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来说,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满意、持续的精神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完整而协调的过程,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顺应社会和与社会保持同步的能力的完整和协调。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概括为:
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
有强烈的求知欲,愿意学习;对新问题、新事物感兴趣,有探索精神,表现主动;所有的智力因素都能有机结合,积极协调,在活动中正常发挥作用。
2.情绪稳定,乐观,心情好
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从而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情绪反应中等,有适当的诱因,反应强度与触发情境一致;它能有效地调控情绪的质、量、度,使其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得到恰当的表达。既能约束约束,又能适度发泄,不过度压抑。
3.健全的意志,强烈的行动意识,果断,坚韧和自制力
在活动中有自觉的目的性,而不是缺乏主见或盲目决策,走自己的路;能够在决策执行中及时决策,并根据变化的外部环境随时调整决策;能够以毅力克服一切困难和挫折,实现既定目标;同时能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以达到达到目标的要求。
4.拥有正确的自我概念和健全统一的人格。
对自己的认识接近现实,没有自我认同的困惑;能够愉快地接纳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现状、未来都有一定程度的满足和发展;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你人格的核心,把你的需求、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5.和谐的人际关系
愿意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一般朋友,也有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待人接物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个性;善待他人,乐于助人,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利用别人的长处,弥补别人的短处;积极的沟通态度多于消极的态度;要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护和发展自己。
6.适应性强。
能够与集体保持良好的联系和同步关系。当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与社会的要求和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能迅速调整自己,寻求与社会的和谐,对社会现状有清醒的认识,明确自己的定位;学会控制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掌握缓解心理困扰、减少心理压力的方法;学习和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优化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调节自己的学习心理,开发自己的潜能,达到良好的学习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