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就越大。由此可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4、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5、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大多数昆虫都具有复眼,有的则是单眼,它们都是由六角形的小眼组成的;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实际上都是扁平的细毛。
6、昆虫复眼虽然由很多小眼组成,但他们的视力很差,但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很灵敏。
7、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蟋蟀和蝗虫的触角丝状、蚕蛾的触角羽毛状、天牛的触角鞭状、蜜蜂和蚂蚁触角膝状;
口诀:蝗蟋丝,蜜蚂膝,天鞭蛾羽蝴蝶棒
8、蚜虫喜欢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它的大小如针眼,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虫及其幼虫。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我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注:教材第8页的更多晶体复习时也需要注意!
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如花岗岩是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1、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雪、霜、冰、食盐、碱面、味精、白糖、石英、水晶、明矾、各种金属、各类矿物……等。
非晶体:玻璃、塑料、泡沫、蜡烛、橡胶、石油、动植物脂肪、松香、沥青、蜂蜡等。
12、制作晶体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减少水分。
13、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4、做一个简易的显微镜的步骤和方法:
①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
②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③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④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
15、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16、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范围不断扩大,观察工具改变:
肉眼(1\10毫米)→放大镜(几十倍-几百倍)→光学显微镜(1500倍)→电子显微镜(200万倍)→扫描隧道显微镜(3亿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