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身边有同事、朋友的孩子准备高考,通常情况下我们总会问一句“准备考哪里啊?”,多数情况下,我们得到的答复却不是一个正面回答,我们得到的答复多数是这样的一句话“还不知道呢,等分数出来了再说吧。”
这句话因为说的人太多,已经成了此类问题回答的标准话术,无论是不是真的没有考虑清楚。
如果只是因为谦虚或是因为成绩不佳,而回避这个问题,这样回答倒还罢了;可如果真的是准备高考分数出来后再来着手学习和研究高考相关知识,那可就真的是太晚了。
因为要在一周(本科批次的填报期限)的时间内,不仅要了解高考志愿填报的规则,还要基于分数线、高校、专业的情况做出选择,而这样做出的一个决定就是一个人今后几十年的人生方向,这是不是太草率了些?
那么高考志愿填报的准备从什么时候开始为好?又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志愿填报的游戏规则我们首先得知道高考志愿填报的时间期限,以四川省来说,不同批次有不同的起止时间,提前批是高考成绩出来后的2天内填报;本科批次是在高考成绩出来后的一周内填报;专科批次则是在二周内填报。
另外,对于实施“平行志愿”的省份,填报时还需要根据目标高校过往的录取分数线来判断当年的分数线,再考虑自己的分数是否能够被录取。
同时,还需要在各志愿间拉开梯度:在“冲、稳、保”的原则下,在不滑档的大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证能被自己心仪的高校录取。
高考前对高校和专业的规划如果说志愿填报规则和技巧我们能在短时间内掌握,那么对于高校和专业却是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了解的了。
有人会说,全国那么多高校和专业,怎么可能全部都能了解得清清楚楚?更何况,都不知道考多少分,也不能判断他(她)能上哪个层次的高校啊?
确实如此,但是基本常识还是应该知道,比如说学生不想出省读大学,那么你是不是应该大致了解下本省高校情况?
“985”“211”高校有哪些?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普通一本高校有哪些?录取分数线又是多少这些基础概念?
甚至哪些专业就业容易,哪些专业是冷门,是不是都应该有个概念呢?
况且,虽然在不知道分数的情况下是无法准确地进行预判,不过,却是能够给出一个范围预判,由此节约宝贵的填报时间。
例如,可以以学生的三次诊断考试成绩为基础,以20左右的数值为区间,上下浮动100分,来进行预填。
比如,以三次诊断考试的成绩为基础,结合平时情况,以540分为基础分,那么从低到高我们排列了一个数列为:440、460、480、500、520、540、560、580、600、620、640。
从440分开始,找出与分数适配的高校和专业,依次到640分。
这样在高考前,我们就能得到一个“与分数匹配的学校和专业”表,而且里面的学校和专业都是自己能接受的、想去的。
把这个工作做好后,就只需要等高考成绩出来后,按照成绩进行对号入座,进行填报即可。
当然,有的时候分数并不那么刚刚合适,但是因为我们之前在寻找高校和专业的时候,分数也不会那么刚好合适,总会有几分的差距,因此即便分数不吻合,但是我们还是能相对快速的找到适合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