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4个记者节,
是属于和团结君团结妹一样的新闻工作者的节日。
让我们对广大新闻工作者道一声:
节日快乐!
作为新闻工作者,
我们,一直在现场。
哪里有新闻,
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
我们,用镜头记录新闻事件,
用笔墨反映社会百态。
在这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
我们想考考亲爱的读者朋友,
您知道记者节的由来吗?
记者节为什么定在 11 月 8 日呢?
让团结君团结妹为您细细道来。
为什么要设立记者节?
记者,是在媒体中从事新闻采访
和报道工作的专业人员。
他们代替广大的民众,
前往新闻发生的现场,
或是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
并将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
透过报道呈现于大众媒体之上,
协助媒体达成守望、教育、讨论、娱乐等功能。
记者节的确定,
表明党和国家对新闻界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关怀和重视。
鼓舞和激励新闻工作者继承优良传统,
为正义事业呼吁,
做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记者节为什么定在11月8日?
其实,新中国成立前就有记者节。
1933年至1949年的每年9月1日,
新闻从业人员都会举行各种仪式进行纪念。
1949年12月23日,
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全国年节纪念日放假办法》,
明确规定了“记者节”
但没有确定具体日期。
1999 年9月18日,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颁布,
再一次明确列入了记者节。
2000年8月,
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的请示,
同意将11月8日定为记者节。
为什么是11月8日?
因为这一天,是中国记协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成立之日。
1937年11月8日晚,
范长江等24人发起成立“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
这个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界统一战线组织。
在抗战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
成为新闻工作者的“精神家园”,
与中华民族一起经历了战争的浴火涅槃,
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哪些民主党派前辈曾是新闻人?
民主党派人才荟萃,
不少民主党派前辈都曾是新闻工作者。
烽火岁月中,他们以笔为枪,
成就了新闻界史上的一篇篇佳作。
团结君团结妹盘点了部分党派前辈的办报经历,
让我们在此缅怀这些新闻前辈,
汲取前行奋进的力量。
(排名不分先后)
王昆仑
(1902—1985)
王昆仑,江苏无锡人,曾任民革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昆仑不仅是著名的革命家,更是著名的报人。
办报经历:1926年,王昆仑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政治教官,任职期间主编校刊《潮潮》。1931年,在讨蒋运动中担任粤方主办的《中华导报》主编。1932年,王昆仑在无锡创办了著名的《人报》,南京沦陷后又同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等在武汉联名发起创办《全民抗战》三日刊。1956年4月25日《团结报》创刊,王昆仑任报社首任社长,为《团结报》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努力。
柳亚子
(1887—1958)
柳亚子,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人,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民主人士、诗人,南社的发起人。曾任民革中央常务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民盟中央执行委员。
办报经历:1905年,柳亚子在同里自治学社发起学生自治会,主编《自治报》,后改称《复报》。《复报》是辛亥革命前在海外印行的重要革命刊物之一,柳亚子先后发表《立宪问题》《民权主义!民族主义!》等论著和大量的诗篇。
胡愈之
(1896—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