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亲姓“王”,那么孩子无论男生还是女生,也都姓“王”,不过也不排除一些家庭的孩子会随母亲姓的情况。
大多数情况下,中国人的姓是一个字。不过我国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种类:复姓。
顾名思义,复姓就是字数多于一个字的姓氏,例如欧阳、司马、上官等姓氏,都属于我国的复姓。
《百家姓》是我国一部关于姓氏的文学作品,《百家姓》中记录了四百四十四个单姓和六十个复姓,几乎所有的姓氏,我们都可以在这部作品中找到,因此,我们奉《百家姓》为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
说完了“姓”,我们接下来来说一说“名”。
姓和名组合在一起组成了姓名。我们中国人的姓名,一般为两个字或者三个字,不过也不乏三个字以上的名字。相比较于汉族来说,我国少数民族同胞的名字字数会更多一些。
起名字的时候,我国有很多有趣的传统,仔细研究这些有趣的取名法则,我们不仅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也能在其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体会古代人民伟大的智慧。
首先,起名字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按照辈分来起。
一家子兄弟姐妹名字的第二个字,都取一个相同的字,这样不仅能让人一眼就看出一家子的关系,也能在无形中联系一家人之间紧密的亲戚关系。
其次,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取名方法,就是按照兄弟姐妹的排行来取名字,比如老大的名字里带“大”字,老二的名字里带“二”字,排行最小的小孩子名字里带“小”字。
还有一种取名字的方法被称作“五行法”,这种取名方法,就是父母请大师算卦,看看孩子五行缺什么,把缺的那一部分补在名字里。
如果五行缺木,那么名字里可以加上一个“森”字,如果五行缺水,名字里就可以加上一个“淼”字,如果五行缺金,那么名字里就可以加上一个“鑫”字。
“谐音法”也是取名字的时候,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谐音的名字往往寄予了父母的希望和对孩子的殷切期盼。
在古代封建时期,大多数家庭都是重男轻女的,如果生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孩子的话,那么这个女孩子的名字一般会是“招娣”,谐音就是“招弟”,意思是父母希望能够招来弟弟,下一个孩子会是男孩。
在取名字的时候,父母也经常使用“地名法”,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个地名放在孩子的名字里。
一般来说,会取一个省份的简称,放在孩子的名字里。比如山西的孩子名字里,会带一个“晋”字,上海的孩子里名字里会带一个“沪”字,江苏孩子名字里带一个“苏”字。
给女孩子起名字的时候,我们还经常会用上“节令法”。比如四季,春、夏、秋、冬;比如节气,谷雨,芒种,白露;比如天气,雨、雪、霜;比如每个季节的代表植物,迎春花、荷花、菊花、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