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达到苦中作乐的境界,苦中作乐是一种人生境界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5-21 10:17:47

刘悦

人这一辈子是动态发展的,高兴事,烦心事是数也数不清的,但是有一点能从糟糕的事情中,找到积极乐观的理由是心里平衡的境界。

回头看看每次伤心欲绝之后,雨僝风僽十分烦恼憔悴。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澹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最大的内耗就是对自己的排斥。

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在诸子百家中,法家讲法治,儒家讲德治。法家一度取得优势,但是因为过于刻薄寡恩,法家随着秦朝的灭亡而失势。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中国封建社会施行的是“德主刑辅”的治国思想。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调整最基本、最重要的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从概念和性质上分析,道德是一般行为规范,而法律是高级行为规范。因此,法律是最大的道德。

几千年来一些精华内容,我们比较推崇和重视,例如四书五经,唐诗宋词。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事业达到巅峰后跌入低谷,44岁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谪黄州,人生发生重大转折;“黄州、惠州、儋州”,他的一生经历了这样3次贬迁,可谓境遇悲惨。但这也始终没有摧毁他的意志,苏轼通过自我调整,在苦中作乐,真正做到了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差劲事让人痛苦,比起差劲,更让人痛苦的是对自己差劲的排斥。有些人善于把自己乐观开朗的一面展现给别人,他们不愿意传递负能量,而这样的人往往会给别人的印象是比较坚强,比较能够忍受挫折。

在我国古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首先应承担义务,而不是享受权利。个人受到礼教和宗法、国家和家族机器的强力压制,几乎无丝毫自由可言。皇帝随意*死臣民,父母可打骂甚至*死孩子。至于父母棒打鸳鸯、干涉婚姻,在古人眼中那是正常现象!儒家的伦理道德严重摧残了人性。古代等级森严,百姓见了官员要磕头,官员见了皇帝要自称奴才。虽然也有人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更普遍的是“刑不上大夫”。

孟子讲“浩然之气”,限于人格独立;庄子推崇“逍遥游”,限于精神自由。世间万事万物,可用两种心态去看待:一个是积极的,另一个是消极的。这就像钱币的正反面一样。该怎么看?这一正一反,就是心态。

心态它完全取决于你的想法。乐观的心态可使人欢快进取,有朝气,有精神。消极的心态则使人沮丧,难过,没有主动性。

你越是内耗,越容易心情糟糕。情绪容量越低,对别人的宽容度就越低,对别人的要求就越高。越是容易焦虑,压力大,进而失眠,工作效率低下等等。

很多有完美主义倾向者都有这些毛病。

人生最自然、最健康的状态是:优秀的时候享受,糟糕的时候接受。有精力的时候努力,没精力的时候休息。

“没有来自悲观的乐观,怎么可能是真的乐观。那是无知的乐观,他在闪避所有。”

部分乐观的人,平淡着去积极,做好该做的事情,去安排时间做喜欢的事情,去看生活,善待周遭的人,会注意到阳光和满目的鲜花。会清楚自己当前的不足,也大致了解自己想到达的彼岸长什么样,会珍惜现在的朋友,也其实不介意过去的芥蒂,重要的是可能这样的人会去主动表达,可能不会。好的东西存在就是存在着的,他可能不会拿来展示。只有责任心与独立人格并存,才是健全的人格,快乐的保障。才能做到不论身陷囹圄,还是处于顺境,都会活出自己的尊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