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并非凭空产生、无中生有,只要细细研究事物背后的原因和逻辑,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就像经常出现在大米中的米虫一样,很多人都纳闷它们是怎么出现的,其实原因并不复杂。
米虫,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常常出现在大米中的虫子,它们通常神出鬼没,很多人都弄不清楚它们是如何进到大米中去的。除了大米之外,米虫的踪影广泛分布在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中,只不过大米是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人们经常食用的主食,因此米虫也成为了人们熟悉的一种昆虫。依据人们日常的生活经验,只要一种食物中出现了昆虫,它往往都不是那么安全健康。那么那些频繁在大米中出现的米虫是从何而来的呢?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对米虫这种昆虫有大概的了解。实际上米虫只是人们对这种昆虫的俗称,它们的学名叫米象。之所以称它们为米象,因为它们的前头长有一条看起来像大象鼻子的口器。千万别取笑米象的“长鼻子”,也别小看它,因为它是你家大米中可能出现米虫的关键因素。经昆虫学家的长期研究发现,米象普遍通过口器将卵产到大米中,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成年的米象会利用口器将大米凿开一个口子,然后将口器伸入大米中,将卵排在里面,然后再将口器抽出来。口器抽出来之后它们还要用分泌物将大米的口给封住,为里面的虫卵提供一个较为安全的生长环境。就这样,大米中的米虫开始孕育了。米象和大多数昆虫一样,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也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分别是虫卵、幼虫、蛹和成虫。如果我们在大米中发现有白色的虫子爬动,那它很可能就是米象的幼虫。如果是发现黑褐色的虫子,那它应该就是成虫的米象。
至于米象的虫卵和蛹,一般是难以被我们发现的,因为虫卵隐藏在大米中。而米象的蛹外形看起来和粗糙的大米没有什么两样,一般都会当成是碎米。因此,米象频繁出现在大米中是可以理解的,人类之所以总是不能从源头上发现它们的存在,是因为它们隐藏得实在太深了。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保证大米等谷物中尽量不产生米象呢?
在一般大米中,要保证完全没有米象的出现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日常居家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小窍门来减小米象产生的几率。第一种方法是气调贮藏法,该方法的原理就是剥夺米象生存所需的气体空间。米象生存发展需要氧气,它们的幼卵在无氧或者少氧的环境中是无法孵化的,因此只要保证大米储藏的空间符合少氧或者无氧的环境,那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米象的产生。
虽然这种方法的科学性比较强,但是它的可操作性比较弱,一般人家里都不具备营造无氧或者少氧的条件。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刺激性气味较大的花椒驱赶米虫,在米袋的不同位置都放进花椒,久而久之还是有一定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