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1406期)
提起父亲节,我们自然会想到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不错,现在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喝地区是在这一天过父亲节的。中国也有不少人在这天过这个节日,有的人给父亲送点礼物,或者父亲给儿子买点礼物,甚至商店里也会有些促销活动。即便你什么也不买,也会在微信朋友圈里象征性庆祝一下,以示自己没有忘记自己的老爸,弱弱地表达一下自己的孝心。
不过,这其实是件尴尬的事情,因为这个父亲节是个洋节,它本是美国人的节日。试想,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跟你的父亲有什么关系?你凭什么在这天给父亲过节?而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不是也应该有自己的父亲节?
是的,我们也有。今天,8月8日就是我们中国的父亲节!然而,这个节日却被我们忘记了很久很久。今天,没有人为自己的父亲送礼物,没有人特别问候自己的父亲,甚至朋友圈里也不曾见有人提起。为何?是不是这个节日是笔者杜撰的?纯属子虚乌有?否。中国真的有过这个节日,今天笔者就来说说这个节日的来历,看看这个节日定的是否合理,中国人究竟该不该过这个节日。
世界上任何一个节日都不会无缘无故产生,在说中国的父亲节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下美国的父亲节是如何产生的。
美国的父亲节是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诞生于1910年。它是由住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倡导的。
多德夫人的母亲共生育6个孩子,但因难产,在生下第6个孩子后就去世了。因此,抚养6个孩子的重任全落在了其父威廉·斯马特的身上。父亲斯马特曾参加过美国南北战争,他在妻子过世后,在华盛顿州东部的一个乡下农场,过起了农民的生活。斯马特先生白天辛苦地劳作,晚上回家还要做家务,照料每一个孩子的生活。他的日子过得十分辛苦。
这一切都看在多德夫人的眼里。她在家中排行老二,也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她很能体会父亲的辛劳,尽自己的努力帮助父亲劳动、做家务,照顾弟弟们。后来,他们兄弟姐妹们都长大成人了,当子女们盼望能让父亲好好安享晚年之际,父亲却因多年的过度劳累,积劳成疾,于1909年不幸去世了。
这使多德夫人十分悲伤。这天,当她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心中特别想念父亲,她明白,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和爱,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父亲是又当爹又当妈,把他们6个拉扯大的。于是,她突然有个想法,既然有母亲节(美国的母亲节开始于1908年),为何不能有父亲节呢?
多德夫人将她的想法告诉了教会的瑞马士牧师,希望也能创建一个父亲节,来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牧师和教会的支持。多德夫人也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建议以她父亲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为父亲节。斯波坎市市长与华盛顿州州长公开表示赞成,州政府采纳这一建议的同时,把节期改在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于是,在1910年6月19日,多德夫人所在的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举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亲节庆祝活动。此后,美国其它城镇的人们也开始庆祝“父亲节”。
不过这时的父亲节还是地方行为,它成为全国性的节日,还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十几年后,1924年,美国总统柯立芝才表示支持设立全国性父亲节的建议;1966年约翰逊总统签署总统公告,宣布当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为美国的父亲节;但一直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才终于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美国的父亲节,从此父亲节成为美国永久性的节日。
在父亲节这天,人们选择特定的鲜花来表达对父亲的敬意和思念,比如佩戴红玫瑰时向健在的父亲表示祝福;佩戴白玫瑰则表达对亡父的悼念,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如今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父亲节都是跟美国的一样,比如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和印度等。
但也有许多国家过自己的父亲节,比如俄罗斯是每年的2月13日;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是每年3月19日;巴西是每年8月第二个星期日等。
那么世界各国,在父亲节这天都具体干些什么呢?在美国,父亲节当天早餐一般是由子女们来做,父母可以继续睡觉,不必早起,由子女们做好早餐拿到床前给父母亲食用。
在日本父亲节时,不管是已经出嫁的还是待字闺中的女儿,一般要给父亲写一封祝福的信,将这封信捧到父亲面前,大声念给父亲听,感谢父亲的养育之恩。父亲节这一天,女儿们还要亲手给泡澡的父亲搓搓背等。
而在德国,父亲节这一天,嗜酒的德国父亲们可以想喝多少和多少,可以酩酊大醉,而且回家之后老婆也不许管。一些小镇上的男人一早推着载满大木桶装的啤酒小车出门,碰上谁就和谁喝,直至醉倒在街上……总之这天的父亲们,是享受很多优待的。
那么我们中国自己的父亲节究竟是哪一天?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中国的父亲节起源,要追溯到民国时期。1945年夏,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经过8年的艰苦卓绝的历程,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8月6日这天,上海《申报》刊文,倡议创立自己的父亲节。文章称,美国曾发起创立母亲节和父亲节,为了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父亲们,中国也应该发起创立自己的父亲节。并说,因“父”字形同“八八”,且“八八”读音也与“爸爸”相同,故号召上海市民,一同来过“八八父亲节”。
文章公开署名的首倡者共10人,分别是:颜惠庆、袁希濂、陈青士、梅兰芳、史致富、严独鹤、费穆、陆干臣、富文寿、张一渠等。
这几位都是当时的社会名流,并且都是爱国志士。比如颜惠庆于北洋时代,曾任外交总长、署理国务总理等职,1941年12月香港沦陷,遭日军所执,次年被迫返回上海,他坚持不出任汪伪政府任何的官方职务。梅兰芳更是为了摆脱日本人的纠缠和利用,甚至远离自己心爱的舞台,坚决不为日本人演出。
当时,日军虽败局已定,但尚未投降,上海表面上仍在其控制之下,这一倡议其实也是有一定风险的。但这个倡议受到了上海人民的大力支持。
至1946年5月,又有上海名流潘公展、李石曾、宋汉章、王晓籁、杜月笙、吴稚晖、李登辉(原复旦大学校长)、钱永铭等数十人,联名向国民政府请求定每年的8月8日为“父亲节”。其理由是:
“中国八年抗战,终究得到了最后胜利,这八年中阵亡将士不可计数,而这辈将士,前赴后继,*敌为国的忠勇精神,实受父亲平日教养和随时激励的结果,所以父亲对于这次抗战胜利的影响,十分伟大。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加维然女士,发起母亲节,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因为她们对于国家有伟大贡献;我们应该效法先例,规定父亲节,同时纪念这次大战中阵亡将士的父与兄,因为他们对国家也有伟大影响,使父和母同沾其光。”
该请求获国民政府批准。每年的8月8日,遂成为全国性质的“父亲节”。跟美国相似,这天,子女也要佩戴鲜花,父亲健在者,佩以红花;逝世者,佩以白花。
作为“父亲节”的首倡者之一,1946年8月7日,颜惠庆被邀请去“青年会”做关于“父亲节”的演讲,谈了不同社会中父亲的地位和责任。
但后来中国的父亲节为何不再被人提起了呢?尽管在1946年,中国的父亲节就成了全国性的节日了,但据有关资料称,国民政府最终下达文件确立父亲节是1948年的8月8日。而一年之后,新中国成立,这个节日就不再被提起了。不过在海峡的那一边,在台湾,那里的中国人还是每年都要过这个节日的。
笔者以为,父亲节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没有父亲,就没有我们。而且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父亲跟母亲一样,承担了很多,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含辛茹苦,勤勤恳恳地劳动,我们绝不能忘记他们!而且8月8日,也暗含了“爸爸”的意思,所以,笔者以为,定8月8日为父亲节是合理的,我们恢复这个节日也是很有意义的,总比过一个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洋节更有意义吧!
不知各位读者有何看法,请大家留言自由讨论。
(文/说历史的女人·花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