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覆盆子,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干燥果实。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西等地。具有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之功效。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阳痿早泄,目暗昏花。
别名
覆盆、乌藨子、小托盘、山泡、竻藨子。
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在山坡、路边阳处或阴处灌木丛中常见。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西等地。
形状鉴别
聚事果由众多核果聚合而成,略呈圆锥形或类球形,上端钝圆,底部较平坦,高0.6-1.3cm,直径0.5-1.2cm。表面灰绿色或淡棕色,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短绒毛,宿萼棕色,5裂,先端多折断,上有多数残存花丝,下有果柄痕或连有细果柄。小核果约呈半月形,背面隆起,腹面有突起棱线;表面棕色,背面及先端有灰白色毛,腹面及两侧有网状凹纹。质硬,内含棕色种子1粒。气清香,味微酸涩。以颗粒完整、饱满、色黄绿、具酸味者为佳。
炮制
筛去灰屑,拣净杂质,去柄。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覆盆子,用酒蒸一宿,以水淘两遍,晒干用。
②《纲目》;采得覆盆子,捣作薄饼,晒干密贮,临时以酒拌蒸,尤妙。
性味归经
【性味】
甘酸,平。
①《别录》:味甘,平,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甘辛,平。
③《药性论》:微热,味甘辛。
④孟诜:味酸。
【归经】《滇南本草》: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
补肝肾,缩小便,助阳,固精,明目。治阳痿,遗精,溲数,遗溺,虚劳,目暗。
①《别录》:主益气轻身,令发不白。
②《药性论》:主男子肾精虚竭,女子食之有子。主阴痿。
③《日华子本草》:安五脏,益颜色,养精气,长发,强志。疗中风身热及惊。
④《开宝本草》:补虚续绝,强阴建阳,悦泽肌肤,安和脏腑,温中益力,疗劳损风虚,补肝明目。
⑤《本草衍义》:益肾脏,缩小便。
⑥《本草蒙筌》:治肾伤精竭流滑。
⑦《本草述》:治劳倦、虚劳,肝肾气虚恶寒,肾气虚逆咳嗽、痿、消瘅、泄泻、赤白浊,鹤膝风,诸见血证及目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钱: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肾虚有火,小便短涩者慎服。
①《本草经疏》:强阳不倒者忌之。
②《本草汇言》:肾热阴虚,血燥血少之证戒之。
③《本草从新》:小便不利者勿服。
相关配伍
①治阳事不起:覆盆子,酒浸,焙研为末,每旦酒服三钱。(《濒湖集简方》)
②添精补髓,疏利肾气,不问下焦虚实寒热,服之自能平秘:枸杞子八两,菟丝子八两(酒蒸,捣饼),五味子二两(研碎),覆盆子四两(酒洗,去目)。车前子二两(扬净),上药,俱择精新者,焙晒干,共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九十丸,上床时五十丸,百沸汤或盐汤送下,冬月用温酒送下。(《摄生众妙方》五子衍宗丸)
③治肺虚寒:覆盆子,取汁作煎为果,仍少加蜜,或熬为稀饧,点服。(《本草衍义》)
相关论述
①《纲目》:覆盆子、蓬蘽,功用大抵相近,虽是二物,其实一类而二种也。一早熟,一晚熟,兼用无妨。其补益与桑椹同功。若树莓则不可混采者也。
②《本草经疏》:覆盆子,其主益气者,言益精气也。肾藏精、肾纳气,精气充足,则身自轻,发不白也。苏恭主补虚续绝,强阴建阳,悦泽肌肤,安和脏腑。甄权主男子肾精虚竭,阴痿,女子食之有子。大明主安五脏,益颜色,养精气,长发,强志。皆取其益肾添精,甘酸收敛之义耳。
③《本草通玄》:覆盆子,甘平入肾,起阳治痿,固精摄溺,强肾而无燥热之偏,固精而无疑涩之害,金玉之品也。
④《本草述》:覆盆子,方书用之治劳倦虚劳等证,或补肾元阳,或益肾阴气,或专滋精血,随其所宜之主,皆能相助为理也。
⑤《本草正义》:覆盆,为滋养真阴之药,味带微酸,能收摄耗散之阴气而生精液,故寇宗奭谓益肾缩小便,服之当覆其溺器,语虽附会,尚为有理。《本经》主安五脏,脏者阴也。凡子皆坚实,多能补中,况有酸收之力,自能补五脏之阴而益精气。凡子皆重,多能益肾,而此又专入肾阴,能坚肾气,强志倍力有子,皆补益肾阴之效也。《别录》益气轻身,令发不白,仍即《本经》之意。惟此专养阴,非以助阳,《本经》、《别录》并未言温,其以为微温微热者,皆后人臆测之辞,一似凡补肾者皆属温药,不知肾阴肾阳,药物各有专主,滋养真阴者,必非温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