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莲是一种珍稀名贵中药材,来源于兰科、开唇兰属,具有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糖尿病等症,享有“药王”的美称。
近年来,金线莲人工种植的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我国发展较快的中药材之一,并形成设施栽培、林下仿野生栽培、盆栽等模式。由于金线莲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因子要求严格,因此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创造适宜植株生长的环境,是栽培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介绍金线莲的设施栽培模式。
根据设施栽培形式不同,分为大棚集约化栽培和套袋式栽培两种类型。
一、大棚集约化栽培
1.栽培基地选址及搭建方法
栽培基地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水源清洁、排水良好、立地开阔、通风良好的地块,要求周围5 km内无工业厂矿、无“三废”污染、无垃圾场等其他污染源,并距离交通主干道500m以外的生产区域。
金线莲种植大棚一般可分为3类,玻璃温室大棚、连栋钢管大棚和简易大棚。搭建大棚前应清除四周的杂草及废弃物,集中烧毁,同时施撒生石灰进行消毒。大棚走向因地形而异,一般以南北走向为宜,玻璃温室大棚和连栋钢管大棚棚顶及四周先覆盖薄膜再盖遮阳网,便于人工控制棚内温度、光照、湿度,大棚内安装风机、水帘系统及微喷灌系统。
简易大棚一般用毛竹进行搭建,棚顶及四周覆盖薄膜和遮阳网,有条件的安装微喷灌系统,棚的四周应挖排水沟,以利排水。在种植前需对组培苗进行炼苗,以增强组培苗对大棚环境的适应性,促使其从异养向自养转化,提高移栽成活率。一般炼苗15~30d,然后用清水洗净植株基部的培养基,50%多菌灵浸泡后移栽,浙江地区移栽时间以每年3、4月移栽为宜,福建、广西等地通常一年种植两季,第一季3月初移栽,第二季9月初移栽,移栽时宜浅忌深,以第一条根接触基质为宜。
2.移栽条件对组培苗的影响
不同移栽条件对组培苗的生长状况影响差异较大,其中泥炭︰河沙=2︰1(表面加盖一层活苔藓),种植密度为3~5cm×3~5 cm,遮阴率70%,1/4MS营养液的条件下,组培苗的成活率高且长势较好。金线莲光饱和点为5000lx,光补偿点为400lx,最大需光量不超过6000lx,在生长过程中通过调节遮阳网透光率,将光照度控制在3000~5000 lx。生长适宜的温度为15~30℃,在高温季节,通过水帘、风机进行降温,冬季通过覆盖塑料薄膜保温。刚移栽时,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90%,移栽成活后,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5%~85%,栽培基质含水量控制在35%~45%。施肥应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栽种15~20d后,用氨基酸液体肥料喷施1次,栽种30d后,用花宝或1/4MS营养液,每隔15d喷施一次,采收前20d停止施肥。
金线莲常见的病害有茎腐病和软腐病等,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茎腐病可选用30%甲霜·噁霉灵800倍液喷雾防治,软腐病可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防治;主要害虫有红蜘蛛和螨类,可用10%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二、单筐套袋式栽培
单筐套袋式栽培模式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栽培方式,由透气装置、塑料薄膜、不锈钢骨架及种植筐构成。种植前将基质拌入腐熟的牛粪或者羊粪,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处理,铺设于种植筐内,基质厚度为10cm左右。移栽好后,将整个套袋的种植筐置于遮阳度为70%~80%的大棚或林下。套袋后植株与外界隔离,每个种植筐形成一个独立的栽培个体,病菌和害虫不易侵入,可有效防治病虫害。种植筐通过透气装置实现与外界气体和水分的交换,高温干旱季节,通过水帘、风机、喷灌等设施对周边环境进行降温增湿,从而调节套袋种植筐内的环境。单筐套袋式栽培模式机动灵活,可操作性强,既适合企业大规模种植,又适合合作社、农户小规模种植。
想了解更多金线莲的知识,请参考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 珍稀名贵药材金线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