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我写到“中小学教师是不是知识分子”时,谩骂之声不绝于耳一样。人们不愿意去看我所码下的文字内核,我也就只能把这些事儿理解成鲁老先生的一篇杂文题目——《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细细想来:正常,非常正常。黑格尔说:谩骂即合理。任静和付笛生不也曾经在央视的“榜上有名”里,谆谆告诫我们:“骂骂更健康”吗?
关于“教师是不是知识分子”的问题,我再一次表述一下自己的中心意思:至少从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知识分子”的词语源流看,何止中小学教师不是知识分子,那些具备了硕士、博士学历的人、手持皮鞭,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那些人,同样未必是知识分子!
因为“知识分子”这个词语的出现,肇因于二战阴云密布的时代;肇因于一些名流以及籍籍无名者出于良知,无惧个人安危,为弱者鼓与呼的历史风云中的具体案例,而并非是我们“望文生义”的“知识掌握者、学历掌握者”。
一个人如果能够称之为“知识分子”,其人格一定是独立的、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具有棱角的;是“易水萧萧西风冷”的壮士形象,不是“满座衣冠似雪”的看客形象。
他们可以不负责“建设”,但他们要能够出于道义,而勇敢地提出异议!
试问,在这样的定义下,还有几人能够称之为“知识分子”?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棱角早已被磨平;我们看到更多的只是“逢迎拍马、阿谀谄媚”的“高情商”和“广人脉”——知识分子的风骨在哪里?
当然,我也提请广大的学生家长群体注意:我并不是在抹黑教师群体;你们,也同样未必是!
如果您说:“此一时,彼一时、时移世易”,“知识分子”的内涵在后来发生了变化;那是您的解读,我不秉持什么立场——我哪里改变得了个人意志,我又不是神!
但最让我不能接受的一点是:每当我摆出确凿的案例,一些人又会顾左右而言他,从其它角度生发出见解,霸蛮而固执己见地以踩踏我为终极目标!
再比如,当我提出观点:“大洋彼岸那些人,对待未成年人犯下的错误,未必就如教育专家散播的‘鸡汤’那样,一味‘静待花开’,也会有雷霆手段”时,我给出了惨不忍睹的域外案例;可笑的是,仍旧有一些人在我的文字之后评论——你干嘛拿“域外”的事情做例子?你这是崇洋媚外!
我滴个天!看到那样评论的时候,我真的笑出了鼻涕泡:什么个熊,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