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广联达财报 制图:数据猿
从三大费用来看,2023年,销售费用新增3.18亿元人民币,研发费用新增3.8亿元,管理费用增加0.35亿元。三项合计新增7.33亿元。
数据来源:广联达财报 制图:数据猿
从2019-2023年的资产减值来看,2023年资产减值损失达1.11亿元,相比2022年的900多万,高出1亿多。
数据来源:广联达财报 制图:数据猿
从三大费用的新增金额(7.33亿元),加上资产减值损失的数据,基本上接近之前测算的净利润减少额(8.51亿元)。
从金额上看,对净利润影响显著的还是三大费用,尤其是销售费用与研发费用。从会计处理上看,无形资产摊销通常计入的是研发费用,因此,研发费用的逐年上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销售费用在2023年新增3.18亿元,而且并没有因此带来营收的增长,就比较难以理解了。
广联达表示,销售费用的变动主要是因为销售人员增长相应人力成本、差旅交通费、办公租房折旧、业务宣传费等增加所致。
经查财报,广联达2023年销售人员4127人,相比2022年的4664人,减少了537人。销售人员薪酬从11.65亿增加到14.40亿,算下来,2023年,销售人员的平均年薪从24.98万涨到34.88万。
从运营的角度来看,广联达要想改善运营利润,非常有必要提升销售的效率。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认为,广联达的二次创业是成功的。这个成功除了广联达选择的云服务路线的正确,更离不开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
如今,云转型带来的增长效应已经结束,未来又或许要持续面对建筑行业的开工不佳,那么,广联达是否做好了三次创业的准备呢?
自研建筑行业AI大模型启动三次创业?
财报透露,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广联达自研建筑行业AI大模型,能够对建筑行业数据进行知识增强问答、自动化、分析、生成增强基本能力计算,搭建AI平台提供行业AI应用开发的全流程工具及MaaS(模型即服务)服务模式。
2023年7月,广联达在互动平台表示,建筑业系统性数字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AI是支持数字建筑的重要底层技术之一。公司早在2015年便专门设立了AI团队进行建筑大数据和AI相关技术的研究,目前已经构建了建筑行业AI大模型层、工具平台层、产品应用层三层AI技术体系。产品应用层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于图形计算与建筑行业大模型的数字交易与成本AI,包括智能组价、智能识图、机器管招投标等;第二部分是基于建筑行业大模型的工程现场全景AI,该部分发展速度最快,数据积累也最快。行业中每天产生大量数据,通过具备领域知识的行业大模型推动数据决策类产品的落地;第三部分是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生成式设计AI,定位为智能设计的CoPilot。广联达称,AI在建筑行业应用空间巨大,公司会针对建筑行业大模型和BIM模型、图像、图形等数据,持续打造建筑行业AI的能力。
从历年年报来看,广联达造价大数据及AI 应用项目从2019年开始开发,2023年2月底开发完成。对于这个AI项目,广联达5年下来投资了约2.62亿元,相对现在主流的AI的投入水平并不算高。
来源:广联达财报
从以上描述来看,AI主要面向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同时还有一个智能与装配算量的软件,是未来用于工程计量的AI工具。
目前从财报里面还没看到相关的产品销售数据。广联达表示,造价大数据及AI应用除了服务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还可以向广联达的其他业务线提供AI能力复用,与数字施工业务、供采业务、数字高校业务及政务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推测,广联达的下一个转型点是AI化呢?
从单机产品造价到云造价再到AI造价?
不过,造价是一个需要多元化发展的工作,与人的沟通是重中之重,完全被AI替代的可能性不大。这也将持续考验广联达的研发水平。
对于市场来说,谁能开发出贴切市场需求的产品,帮助客户降本增效,谁就将有机会赢家通吃。
从党的二十大到全国两会,都明确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写入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聚焦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举全行业之力打造‘数字住建’”的提出,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各领域加快数字化应用、开展“数实融合”指明了方向。
IDC数据显示,中国数字建造市场在2025年之前预期保持1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高于建筑业增加值历年3-7%的增速。综合来看,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前景广阔。
经济环境的变化,科技的发展,这些都需要管理层保持足够的警惕性,居安思危,提前布局,才能不立于危墙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