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财经“3·15”晚会报道,喂了瘦肉精的羊肉已然流向市场,这种“毒羊肉”是如何逃过监管,流通向各省呢?
河北青县是我国重要的养羊基地,然而记者在几个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均见不到商贩的身影。经调查,他们“躲在”附近货车上交易。
商贩表示,因为这些羊在饲养过程中喂了药(瘦肉精),所以无法通过检测,“都是从青县来的”。
“瘦肉精”是指盐酸克仑特罗等药物,进入牲畜体内后能够改变养分的代谢途径,促进动物肌肉生长,加速脂肪转化和分解,让牲畜看上去瘦而精壮,能卖个好价钱。然而,瘦肉精会残留在动物组织内,被人食用后可严重危害健康。
一、瘦肉精是如何进入中国的?“瘦肉精”最早由欧美国家研发出来,但在1988年,欧洲国家就率先禁止使用瘦肉精。1991年,美国禁用盐酸克伦特罗。
早在瘦肉精被引入中国之前,国外就已出现过大面积的中毒事故,然而当时出于中国国情,专家忽视了这一重要信息。
很快,瘦肉精事故就在中国人身上重演。1998年,香港17人“瘦肉精”中毒;2006年,上海连续发生中毒事故,波及300多人;2011年,广州70人中毒,当时的情形堪比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在业界共识中,“瘦肉精”最早是由浙大教授许某传播出去的,对此该教授觉得很冤枉,年近67岁的他曾获奖无数,“瘦肉精”成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污点”。他表示,自己并不是最早进行“瘦肉精”研究的,也没有对市场进行推广。
确实,最早引进者并非许某。
1987年,中国农科院的佟某翻译了美国饲料杂志上的《使猪多长瘦肉的新营养分配剂》的论文,并发表在《中国畜牧兽医》上,“瘦肉精”第一次走进国内的学术研究中。
90年代初期,恰逢国内生活水平上升,消费者开始偏好瘦肉。许某解释,那时提倡培育瘦肉型猪,“我们也不敢唱反调,如果在论文中介绍了副作用,我们(的论文)也发不了,所以有一些顾忌”。
受到当时背景的影响,许多研究者都在论文中避开“瘦肉精”的副作用,这其中到底有没有人明知“瘦肉精”有副作用,还把它卖给饲料商,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