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员工除前台收银以外,平均年龄不小,操着一口正宗的东北口音,也会热心和顾客介绍产品和交流烤法。和“破店”网红的氛围相比,这里更多了一些接地气的成份,顾客年龄也相对大一些,其中有不少中年聚餐。
巧合的是,一顿饭下来,内参君同样花了290元。
总结如下:
看似接地气,其实花费并不低。“朴素”的装饰只是一层保护色,目的就是让顾客“放松”,拿起菜单,三选两选,人均价格就上去了。
地摊烤肉
凭什么点燃这个夏天?
在小红书上搜索“地桌烤肉”、“地摊烤肉”,能看到不少网红打卡的餐厅,同时也有不少主题明显的品牌店。
这个“质朴”的品类,能吸引这届消费者有以下四个原因:
1、经济下行,越“破”越接地气
“旧吊扇”、“搪瓷缸”、“水泥抹灰墙壁”、“闪烁的复古灯牌”这些要素再加上“矮板凳”和“简易矮桌”,这便是集齐了“地摊烤肉”的主要元素。
破旧吗?真破旧;简易吗?真简易;来吃的人多吗?也是真的多……
可要的就是这种破旧、简易的风格,在“疫情阴影不散,消费下行不断”已经成为了当下消费的主旋律下,越“破”越接地气。
“破”便意味着没有那么的高端上档次,从心理便营造出一种“亲民”定位;
“破”同时也意味着可以不用花费很多银子在装修上,从而降低开店或转型成本;
“破”还意味着人效的提升。接地气的另一种解释便是亲力亲为,顾客更多的需要自己动手,颇有种“我都这么破了,你还想要求我海底捞式服务吗?”般耍无赖的感觉,但反而有许多顾客吃这一套。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人效,“破”的精妙。
2、东北烧烤起家,口味能适应全国
为什么湘西小串、潮汕火锅这些极负盛名、又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再加上前段时间大热的猪杂粥,为什么没能成功跑向全国?
很大程度上还是口味地域化的差异。
夜宵本身是一个“本地化”非常明显的品类。十里不同水,百里不同山,不同地方的饮食习惯,口味偏好也都独具特色,而这一点在夜宵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说,深夜最能慰藉灵魂的碳水,在不同城市的表现形式也都大相径庭:炒饭、炒粉、炒饼、炒面,每个城市都在竭尽所能地把碳水打造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而起源于东北的地摊烧烤,在味道上,咸口、甜口、辣口基本能满足全国人民的味蕾;在食材上,牛肋条、猪五花、梅花肉,再加上各类海鲜和蔬菜,大众化的食材让人无可挑剔;在小料上,蒜片、青阳椒、各种秘制蘸料,总能找的适合的选择……
以上种种因素,使得地摊烤肉的受众群体不断扩大,进化成适应普罗大众口味的样子。
3、商圈难做、地摊外摆流行,大家都需要氛围感
内参君在采访地摊烤肉的老板时,有了解到许多做日韩烤肉的都开始往地摊烤肉的方向转型。
“商圈越来越难做,客流下降了得有40%、50%以上。原来那些商场里的日韩烤肉定价就相对高端,给人一种生人勿近的感觉,这么一对比,我这个外摆的地摊就显得亲民很多。”这位烤肉店老板接着说道:“现在还能做下去的烧烤,要不就是人均1000 的那些高端餐饮店,要不就是我们这种豪放派别的外摆地摊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