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后来的秦汉简牍中,两个字更相似了。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汉简中的“豕”——
湖北荆门包山战国楚墓出土楚简中的“亥”——
由于两字差不多,古人也容易弄混。《吕氏春秋·察传》(卷第二十二)有这么一个读史笑话,有一卫国人将“晋师己亥涉河”一句,念成了“晋师三豕涉河”,正好让孔子的学生子夏听到了,指出他读错了:“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因为两个字很相似,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认为两字实为一字,都出于猪身上。他在《说文解字》中说:“古文亥,亥为豕,与豕同。”
因为猪与亥配对,在猪的众多异称,亥日成了猪日,有了“亥日人君”之雅称。
(湖北武汉出土的隋代生肖猪俑)
由于豕与亥的字形相似,明人杨慎就此在其《艺人伐林》书中提出一个观点:“子鼠丑牛十二属之说,朱子谓不知所始。余以为,此天地自然之理,非人能为也。日中有金鸡,乃‘酉’之属;月中有玉兔,乃‘卯’之属。日月阴阳,互藏其宅也。故篆字‘巳’作蛇形,‘亥’字作猪形,余可推而知矣。”
这当然是一家之言,字形相同并一定就是配对的必然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