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画报宁武讯(记者 齐文义)提起毛尖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河南信阳毛尖茶,贵州都匀毛尖茶,湖北车云山毛尖茶。而今,毛尖茶的行列里,又增添了一支新的力量,那就是地处管涔山腹地的宁武毛尖茶。
管涔山,山大沟深,气候寒冷。凉爽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为毛尖草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坡坡,一片片,密密麻麻。
令人欣喜的是,毛尖草经过简单的加工,就成了可以饮用的毛尖茶。当地百姓自己加工,自己饮用,以茶代药,以药代茶,消食泻火、生津止渴、强身健体。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偶感身体不适,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红酽酽的毛尖茶,真的还很管用。
小时候,常见大人们在伏天进山采摘毛尖叶,家家户户的窗台上晾晒着毛尖叶子。
改革开放以来,宁武人在加工银盘蘑菇的同时,开始对毛尖茶进行加工。毛尖茶走出管涔山,走出宁武关,走向更远的地方。这几年,他们引进了福建省的茶叶开发商,由传统的手工制作,发展到了机械化加工。其产品走进了省城,走进了北京,还跨黄河,过长江,远销上海、福建和广东。
与其他地区的毛尖茶从茶树上采摘不同,管涔山上的毛尖茶,是一种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毛尖草。
毛尖茶源自管涔山区野生草本植物毛尖草
毛尖草学名岩青兰,唇形科,青蓝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40厘米。茎斜生,从短根茎生出,四棱形,有细毛。叶柄细长,叶片阔卵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圆钝,边缘有规则的圆齿,两面有毛,叶下面网状脉明显;叶对生,数朵生于茎顶;花萼近唇形,上唇一片最大;花冠两唇形,蓝紫色。植株气味微香,属芳香植物。
《中药大辞典》《高原中草药手册》中记载,岩青兰以草代茶,主治外感风热、头痛寒热、喉痛咳嗽、黄疸性肝炎、痢疾,抗菌平喘、止咳明目,且兼具消食化积、降脂、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防止衰老、防治视神经疲劳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毛尖草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长期饮用能增强体质、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更有健脾消食、排毒养颜、减肥瘦身之功效。
“三伏”天,是采摘毛尖草的最佳时期。当地百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提篮携筐,走进山中,自由采摘。
毛尖茶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
民间传统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每年伏天采摘嫩叶,放在大瓮中沤制,然后加红糖,放入笼中蒸两个小时。晒干后即可饮用,此茶色泽呈暗红。二是冬春经霜雪冰冻后采摘,消除了叶中的苦味和涩味,因而采回后可直接饮用,茶水呈黄红色。这两种方法加工出的毛尖茶为红茶。现在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其工序为采摘分拣、*青蒸煮、瓷瓮发酵、清水冲洗、加红糖蒸、晾晒脱水、分类包装。
宁武毛尖茶业生产线
宁武毛尖茶最早由县粮油食品公司,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请山西农大食品系教授开发研究进行规模化生产,品名叫“毛健茶”。打那以后,毛尖茶穿上了漂亮的外衣,羞答答地走出深山,走进了市场。
一丝不苟,精心分拣
之后的宁武银盘土特产公司也是一家较早生产毛尖茶的企业。董事长葛文林生在山村,长在山村,对毛尖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二十多年前,他从林场辞职下海,加工起毛尖茶。他要为老百姓脱贫致富闯出一条新路。他的产品除了在当地销售外,还通过淘宝网、微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