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千舟渔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 记者李忠 摄
谈起养鱼养虾,你的脑海会浮现怎样的场景?是碧波万顷,或是无边池塘?也许你不会想到,如今的鱼塘虾场已搬进现代化厂房,工厂化养殖模式成为水产养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益探索。
日前,记者慕名实地走访了位于雷州市东里镇的湛江千舟渔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了解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状况,同时感受了新一代养殖人的科技兴农梦。
受气候变化、水源污染等因素影响,传统水产养殖的局限性愈发凸显。在此背景下,高效、封闭、全程可控的工厂化养殖模式应运而生,千舟渔便是省内推行工厂化养殖的先行者之一。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简言之就是将养殖水体循环利用,达到节能的效果。相比之下,这种养殖方式没有传统养殖的流水设施,每个养殖池之间互相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水系统,即每个养殖池有输水管道与位于车间一端的水处理系统相连,可随时根据需要将池内的水输送到水处理系统,将处理后的水输回养殖池。
雷州籍返乡创业青年、该公司负责人陈武文告诉记者,千舟渔石斑鱼产业园是国家海洋经济创新项目,总投资近3000万元,占地300多亩。其中,生态循环水养殖车间近1万平方米,循环水养殖池160个,每个养殖池规格为5米×5米×1.5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室内单体面积的生态养殖场,具有国内最大的石斑鱼智能管理平台。车间实现水下监控系统自动化,可以对养殖情况进行全智能实时监控。“这一工厂化养殖场的投产,对水产品养殖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养鱼先养水,决定鱼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就是水质。记者了解到,千舟渔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自2014年投产以来,效果明显,石斑鱼比外塘养殖的生长速度快半个月左右,并能有效抑制有害生物、控制疾病,且不受外界天气条件影响,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石斑鱼的产量与养成率;另一方面,工厂化养殖还能避免养殖污染物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可谓一举多得。
作为土生土长的雷州人,陈武文从小吃海鲜长大,每当谈起最熟悉不过的鱼虾,心中满怀对水产业的热爱和憧憬。但面对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水产行业,他深知仅靠热爱远远不够,科技创新和拓宽销路才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目前,水产品传统的销售途径大多是通过鱼贩子到养殖场收购,进入批发市场,再通过多级经销商才到消费者手中,这中间产生了不少渠道成本。另外,无论养殖场用什么样的设备、方式、技术养出来的鱼都是一样的价格,即使高投入、高标准养殖出来的无公害水产品,在传统的销售市场并无议价权。
“我能不能把自己养殖场的鱼卖到城市白领的餐桌上呢?”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让陈武文萌生了做海鲜O2O的念头,他希望普通家庭都吃得起名贵海鲜,而且吃得新鲜、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经过详细的调研和可行性分析,陈武文发现如今做高端海鲜O2O的企业不多,市场空间很大。近年,他改变了营销方式,在传统销售批量的销售模式中,增加网络平台零售,在淘宝、微信、微博等商务平台上拓展销售渠道,提升水产品的溢价能力。
“所有的生鲜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节假日的销售是最好的,价格也卖得最好,但快递、物流就没办法帮你送到‘最后一公里’,他们爆仓、压货,保鲜问题根本保证不了,特别是送活鱼。”对于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陈武文正试图解决该瓶颈,计划在珠三角“铺点”开店。客户无论是网络订单还是生鲜外卖,公司都可以直接在实体店出货配送。
此外,“千舟渔”还准备与海鲜饭店合作,消费者通过千舟渔微信平台就可以选择附近饭店加工、配送、提货,合作饭店则收取代加工费,既提高了饭店利润,也提高了用户消费体验,还解决了消费者不会烹饪和不方便体验的问题。
陈武文说,日前该养殖场还建成了石斑鱼种苗孵化基地,致力打造孵化养殖销售一体化产业园,以降本增效。特别是在销售模式方面争取去掉中间环节,把利润还给消费者的同时提供更多服务,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不断提升湛江海鲜品牌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