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的全称,是血液常规检查。
一般来说,血常规都是从抽血开始的。我们的血液样本被抽取到采血管中,然后送入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等待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会收到类似下面这样的一份血液检验报告单:
这份报告单上的检验项目看上去非常多,如果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还算是生物课里眼熟的名字,那么其他一大串的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原始细胞之类的名词,就足以让大家头晕目眩了。虽然从表格里可以看到每一个检验项目的正常数值的参考区间,也可以看出某一个结果到底是偏高了还是偏低了,但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些项目的每一个字都会读,但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天书……就像是这张图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于正常值,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哪里有问题啊?这个问题有多严重呢?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咨询你的主治医生。
但如果你看完了今天的这篇文章,至少,下次再面对体检报告上的血检数据,就不会一脸懵逼了(笑)。
好的,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先简单介绍下血液的构成。
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浆的成分大部分是水,还有一部分蛋白质、电解质和有机化合物。而血细胞则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这三类。血常规的检查,针对的就是这三类血细胞。
在健康的人体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浓度和比例上维持着一种平衡的关系,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了,就意味着血液出现了问题。不同的指标,代表着不同的信号,我们这就来一一解读它们。
首先来看看我们血液中含量最高的血细胞——红细胞(RBC)。
红细胞的形状大概长成这样,像一个个软软糯糯的豆沙饼,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红细胞;图源:搜狐网
事实上,红细胞每天的工作就是提供给人体“想吃”的氧气。红细胞中含有一种能够携带和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蛋白质,称为血红蛋白。在血红蛋白的帮助下,红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让身体的其他细胞“吃”得饱饱的,保证人体日常的能量供给。
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把红细胞和血红蛋白(Hb)这两组指标放在一起作为参考,因为有红细胞的地方就有血红蛋白,它们的增减一般都是保持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