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每个道士出门时都会被人家盘问:“你穿这衣服是干什么的啊?”“你们的祖师爷是不是张三丰啊?““你们工资是不是特别高?”“你们每天都干什么啊?”这些问题小道我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所以我决定借助今日头条这个平台给小伙伴们开一档道教知识普及节目,让人们了解这个几千年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
在很多人眼里,道士们都十分的神秘,觉得应该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一任自然的模样。很多人都认为道士是可以结婚可以饮酒吃肉的,确实有的道士可以。蛋是!!!是要分派别的,比如正一道士可以结婚,全真道士则不能。关于全真正一的区别呢以后有机会我会讲的。
下面我们切入正题,让我们来了解下道士们每天都是怎么生活的。本片文章中仅以全真道士为例。
早晚功课 明经解典每天,道士们都要集体颂读早课,晚课。全称《太上全真早晚坛功课经》。早晚课是每个道士每天都要诵读的重要经典(戊日除外,不明白什么是戊日的可以看看我以前的文章)。经典云:“功课者,课功也,课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道教的早晚课,是道士们对自身修持的考核和检查。早晚功课有助于理解经义,体道悟道,有益于道众加强自身修养,纯正道风、具足正信。
《太上全真早晚坛功课经》是很多道教经典之中精华的综合,从其中的内容来看,不仅有指导信徒修炼心性,了解自己内心的《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元始天尊说消灾护命妙经》、《无上玉皇心印妙经》,也有能够消除灾难的《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之类的。既有劝人向善的《忏悔文》,又有歌颂先贤高道大德的《太清诰》、《关帝诰》、《吕祖诰》、《邱祖诰》等;也有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十二愿》等,教化众生多行善积德、心存正念等内容的经文。
坐圜守静 抱元守一
坐圜守静,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打坐。圜是圜堂,也就是道士们集体打坐的地方。负责管理圜堂的人称为圜主。当然呢也有在自己丹房里修行打坐的。(ps:道士们休息睡眠的房间称之为丹房)
通过打坐修炼自己的心性,好让道士们自己能够了解洞悉天地的规律,练养自己的心性身体。
琴棋书画 修身养性
琴棋书画呢就是道士们业余生活了。道教认为音乐可以感天动地,可以让修行人的内心进入一种清虚的境界让心灵得净化。早期的道教诵习道经的方式是“直诵”(也就是直接念诵不带有音律),北魏时期道教的一位道士寇谦之所传《云中音诵》改为“乐诵”(即用音乐伴奏、唱诵),把念诵的经文与音乐结合起来,并且延续至今。弈棋,能够开拓人的思维,开发人的智慧。书画,既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越;又是一种生活。道士通过琴棋书画,修养道德,陶冶情操,超然物外。
值守殿堂 展现风采道教有句老话叫“值殿的老爷,念经的师傅”(ps:道教将每天看守打扫殿堂的工作称为值殿),有的人可能就会说了:“不就是打扫卫生,当保安么?这有什么难?”不过对于这类话语我也只能呵呵一笑。值殿的道士都是学识渊博,可以为信众们解答问题,并且通晓道教仪轨的,是人们了解道教的第一窗口。那有的人又说了:“就算是能够帮人们解答问题,那打扫卫生有什么难的?”其实呢打扫殿堂,确实不难。可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枯燥的动作,这我看来也是一种道。万物万事,只要坚持都可以称之为一种道。
出坡劳动 勤磊功行
出坡也称为打尘劳。打尘劳"在金元时期成为社会中流行的一个口头语,意指各种形式的体力劳作,尤其是生产型劳动。全真道用以指教徒通过履行体力劳作以锻炼心性。。出坡劳动也是道士们早期的修行方法之一。道教讲究“苦己利人,异迹惊人,畸行感人,惠泽德人”。在以前每座道观都是一座规模大小不等的农庄,道士们以农民,建筑工,手工匠人等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成吉思汗就对全真道士的做法大加赞赏曰:“全真道士,躬耕自获,有古逸民之风。”元代时对道教的推崇是不能排除这个原因的。直到今日很多道观的道士们依旧保持着打尘劳出坡的传统。
道士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体悟大道。到今天也是过着自然、朴素、内心平和充实的生活,在坚持宗教修持的同时,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正是这种精神,使道教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承,并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如果各位小伙伴们还有什么想了解的道教问题欢迎留言,我会在挑一个问题在下一期为大家解答。 慈悲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