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美容行为,对应什么样的养生观,而每一位女性的养生观,通常会影响到家人或者身边的人。
从平常的诊疗中,很容易会发现:
轻易做过面部整形的女性,假如家人有疾患的时候,她更有可能主张手术摘除胆囊或某个器官。
习惯一天喝八杯水甚至睡前一大瓶酸奶的女性,陪她一起来我工作室的丈夫或孩子,也基本上是大眼袋,面目浮肿。
认为消炎清火能有效对付痘痘的女性,常有可能一见孩子发烧就会送去医院打吊瓶或者吃头孢吃布洛芬。
惯用苡米红豆粥一招除湿的女性,结果一家人每天会跟着吃苡米红豆粥,直到吃得面色发黄,形寒肢冷
……
我们来细数一下当前女性美容的误区。刚才开篇说了,其实这些美容误区,可以说是当今的养生误区,不管是男女,还是老少。
人人都说排湿
排湿气大概已经成为最普及的中医养生观念。比如我所在的长沙,气候很有特点,春秋短,冬夏长,湿气却很重,几乎所有人都把除湿挂在嘴边。
懂得祛湿的重要,当然是好事。可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来了,不知什么时候起,「红豆苡米汤」已被铺天盖地说成了祛湿圣品。
甚至一些看似很专业的中医帖子,一些来头很大的中医专家上节目,健脾祛湿的理论头头是道,可一到祛湿方法,竟然是一招通*:苡米红豆汤。
在这里,这些专家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中医原则:「首辨寒热」。
什么情况下才能用苡米红豆祛湿? 须是湿热。寒湿禁用。
不分寒热,不辨虚实,将中药材或食材简单对应病症,这是主流中医在被西医化后,走向灭绝边缘的自作孽:
一说久咳就川贝蒸梨,一有咽喉炎就金银花,一觉皮肤干就生地麦冬,一有口腔溃疡就绿豆、黄连,一现便秘就香蕉、蜂蜜,一遇痛经就益母草,一看淋漓不尽就地榆侧柏叶,一治气血不足就阿胶熟地党参黄芪,一见失眠就酸枣仁,一有脾胃虚就鸡内金,一遇鼻炎就苍耳子,一说头痛就天麻,一有肾虚就玛卡巴戟天,一发荨麻疹就蜈蚣蝎子……
这与一发烧就头孢输液有何两样?中医的核心优势「辨证施治」哪去了?
前几天一位年轻女子来找我。丽质秀美,时尚温婉。无奈面多斑,黑眼圈,肌肤黄,妆粉无力掩饰。
脉弦细,苔白腻,体乏力,冬天脚如冰,起身常有头晕,前几日竟突然摔倒于卫生间。这是明显的寒湿蕴于内,典型的真武汤证,所谓「起则头眩,振振欲僻地」。面黄、长斑,与寒湿相关的兼证罢了。
她这里也是湿气重,而这种湿气,服用苡米红豆汤是必然会加重。我的很多病人都是长时间服用红豆苡米粥的受害者,不时有女性在微信朋友圈秀自做的红豆苡米粥,不可不慎啊。
对于寒湿,建议平时炖些山药粥,多泡泡脚,或者艾灸足三里、中脘、三阴交等穴位。
莫须有的上火
太多人一见长痘痘,就认为是上火。于是:食疗喝菊花茶或凉茶,西医用消炎药甚至吊水,中医开清火片开三黄汤。
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火要分清实火、虚火。实火就可以喝菊花茶,可以喝凉茶,可以用寒凉药。
但虚火千万不行。事实上,从我临床的经验来看,大概是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今因为虚火而引发长痘的比例远远高于实火。
太多的女性,中焦虚寒,或者上热下寒,也长痘痘。因为腹中太寒,吃下去的食物无力消化,积压在胃里久了,就发酵,发酵后,热往上走,就成了滋生痘痘。
这个时候,别说清热药不能用,会用到热药。常常有人看见我开的药里有姜,一脸的惊愕:大夫,我是上火耶,您给我开姜?
对此,别说一般老百姓,别说西医,连很多中医专家也会说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