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气体逸出水体的场景
无论是氧气还是氮气,其在水水体中的饱和度共同受到三个因素影响:水温、压力、盐度。
- 水温
随着水温升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其饱和含量也会随之下降。
- 压力
压力包括气压和水压,两者的作用效果相似。
如果外界大气压升高,那么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饱和含量也会升高。因此在晴天,由于气压高,养殖池塘中的溶氧水平也会较高,而在阴雨天气压降低,水中的溶氧水平会随之大幅降低,因此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需要开增氧机持续增氧,也就是这个道理。
而水压主要与水位深浅有关,水位越深,产生气泡时的溶氧含量就越高,其关系可以通过下面这张表格说明。
从上表可以看出水温越高、水体越浅,发生气泡病的风险就越大。在夏季对于较浅的水体,由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很强,很容易发生氧气过饱和,超过鱼类的忍受限度,从而发生气泡病。
- 盐度
在传统的淡水池塘,在盐度上无特别大的差异变化,而对于海水池塘来说,随着盐度的升高,气体的溶解度会逐渐降低。例如,在25℃时,盐度为5的池塘其溶解氧饱和值为5.61ml/L,而在盐度为35的池塘中,其溶解量只有4.73ml/L。
因此在水温低、气压高、盐度低的水体中更容易出现氧气过饱和的现象。特别是秋冬季节的淡水养殖池塘,气泡病的发生概率会有所升高,在这一阶段要尤其要注意防范气泡病的发生。
肉眼可见的鱼苗气泡病
为什么在大坝泄洪时,在河道的下游鱼类容易发生气泡病?我国一些大型水库其深度常年可达到60-70米深,水温常年较低,因此在水库泄洪的时候,水从高处冲向大坝下的缓冲池,水流夹杂着大量空气冲击进入下游河道,使河道中的溶解氧含量急剧上升,很容易使气体达到过饱和状态,富含溶氧的水体在向河道下游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水温升高时溶解度会下降,就更加容易导致气体过饱和现象的发生。
水库泄洪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气泡病的发生取决于水中溶解气体的总压力(包括氧气和氮气)超出所处水层的静流体静压力的程度。如果仅仅是一种气体高度饱和而溶解气体的总量不饱和的情况下也是不会发生气泡病的。
例如,用打入纯氧的塑料袋运输鱼苗时,水中的溶氧量可以达到40mg/L,但是这时候并不会产生气泡病;再如,在3~4米水深处,总溶解气体饱和度达到了130%~140%,也不会发生气泡病,关键就是因为在3~4米水深时,总溶解气体的压力并没有超出该水层的流体静压力。
当鱼类患了气泡病是迅速将其转移到正常水体中好还是缓慢转移比较好?鱼类的气泡病类似于人类的潜水病。
潜水病大多经常发生在没有经过逐步解压过程就离开高压区的工人身上和那些从深度为200英尺(60米)或更深的水中急速上浮的戴水肺潜水的潜水员身上。当人体周围的压力突然下降,人体内的氮气形成气泡,气泡进一步积累到关节处,从而引起膝部、肘部、髋部或肩部痛疼。潜水病的其他症状表现为腹部绞痛、皮肤瘙痒、呼吸困难和晕眩等。如果不及时治疗,这种失调症可能引发瘫痪、昏迷,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