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夏蚕时,不少养殖户内心是比较忐忑的,一方面夏蚕的饲养时间相对短些,比养春蚕时少7-10天,劳动力成本明显减少;另一方面是养夏蚕时,30℃以上的高温天气明显增多,这样的气温容 易诱发蚕病。早些年我家养夏蚕时,出现过一次较为严重的蚕病,发病的时间为熟蚕吐丝前1-2天,部分蚕虽然吃了含有蜕皮激素的桑叶,但依然不吐丝作茧,还有的吐丝了,但吐丝量不多,薄皮茧的现象较为突出,结果5张蚕种只卖了800多元。
之所以收入了大幅度下降,主要还是因为“血茧”的数量太多,正常化蛹的蚕茧数量过少。“血茧”在我们那里是指含有血渍那样的蚕茧,往往是熟蚕吐丝未完成,就在蚕茧中死去并腐烂,有的会流入血渍一样的脓水,并散发难闻的臭味,如果和正常的蚕茧堆放在一起,还容易将正常的蚕茧污染,这类蚕茧属于次品,有的厂家直接不收。
出现“血茧”的原因:1、大蚕期蚕体上潜伏着病菌。一般来说,家蚕在吐丝前没有出现发病的症状,放置蔟具后会正常吐丝作茧,一个星期左右养殖户就可以采摘蚕茧。但如果上蔟时,蚕体中潜伏着相应的病菌,只不过停止进食后没有表现出来,那么在吐丝作茧期间遇到其他因素就可能诱发蚕病,比如说血液型蚕脓病,家蚕往往难将蚕丝吐完,就容易出现“血茧”。上蔟期间熟蚕是否正常,很多时候得看4-5龄蚕期蚕的生长情况,避免带病上蔟。
2、上蔟期间蚕房内温湿度异常。养夏蚕时,南方蚕区很容易出现高温天气,室外的气温可能超过35℃,如果蚕房窗户较小,或者是水泥楼顶的平房作为蚕房,那么蚕房内的气温可能达到40℃,这样的温度是不利于家蚕生长的,如果已经开始吐丝了,也可能暂停吐丝。还容易诱发蚕病,吐丝作茧阶段发病了,熟蚕就可能死在蚕茧中,蚕房内湿度大时,会出现恶臭味。
3、5龄蚕后期出现农药中毒现象。家蚕进入5龄蚕后期,养殖户既要喂食桑叶,也要留意是否出现熟蚕,还要除沙、消毒等操作,所以此时人会比较疲惫,采摘桑叶时可能会忽视一些地方,比如靠近农作物的桑叶,也可能喂给蚕吃了。一旦桑叶中含有农药残留,家蚕进食后,就容易有中毒的症状,严重的1天内可能死亡,症状相对轻些的,2-3天后会表现出来,而5龄蚕后期又面临着上蔟,家蚕中毒后哪怕吃了含有蜕皮激素的桑叶,也吐丝作茧了,但出现“血茧”的概率大增。
4、蚕房、蔟具等消毒不彻底。正常情况下,熟蚕吐完丝后,会化蛹,此时养殖户就可以考虑出售蚕茧,如果熟蚕不能正常化蛹,吐丝作茧期间发病,那么蚕茧就不正常,家蚕中招蚕脓病时,不良茧出现的概率会明显增加。有的养殖户消毒操作不够规范,特别是放置蔟具时,没有进行消毒就直接使用,刚开始可能不觉得有什么,但等熟蚕吐丝1-2天后,一些病菌开始活跃起来了,部分熟蚕被病菌寄生后,就难顺利吐完丝,蚕茧的品质也比较差。
从养殖难度来看,养殖夏蚕比春蚕、晚秋蚕要大些,主要是因为夏蚕诱发蚕病的因素偏多,遇到异常天气时,家蚕中招的概率就更大。而熟蚕上蔟后出现异常,即使已经进入吐丝作茧的状态,最终也难获得较好的蚕丝,这类蚕茧通常是次品,有的直接无人收购。如果“血茧”所占比重超过50%,那么意味着养殖户的收益降幅超过50%,其他肉眼观察正常的蚕茧,市场上给出的收购价也不会很好,有的会比正常值低2-3元/斤。为了提高蚕茧品质,减少“血茧”出现的概率,那么养殖户有哪些措施是可以操作的呢?微尘微视界认为可以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加强大蚕期管理,提高蚕体免疫力按照蚕龄的划分,4-5龄蚕期属于大蚕期,该阶段家蚕的生长情况,可以说直接关系着后期的上蔟情况,蚕体个头较大,长势健康的,后期蚕茧的个头也会比较好,蚕茧的产量也容易迎来增加。大蚕期的管理要注意两个要点。
1、让家蚕吃饱、吃好。4-5龄蚕期桑叶的投放量要适当调整,不能参照1-3龄蚕的喂食量,蚕体个头想要增加,需要让蚕吃饱,一天至少喂食3次以上,比较理想的是每6小时喂食一次,每次桑叶的喂食量为1.5-2层。同时,投放的桑叶要确保品质过关,不喂食残缺叶、露水叶、泥沙叶等。
2、勤消毒、勤除沙。大蚕期的消毒措施要严格执行,早晚需对蚕房、储桑室等各消毒一次,遇到阴雨天气时,消毒的频率要增加1-2次,同时每天要对蚕体至少消毒一次,进入5龄蚕,通常每次在喂食桑叶前,先用石灰对蚕体消毒5-8分钟,然后再喂食桑叶。除沙操作也同样少不了,4龄蚕每2天除沙一次,5龄蚕每天除沙一次。
二、保持蚕房内的温湿度在可控范围波动对于很多养殖户来说,养殖夏蚕有一定难度,主要难在温湿度控制上,因为不少养殖户没有配置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往往只能靠传统的调节方式,有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调节温湿度时,可以采取三项措施。
1、通过通风来调节室内外温差。当蚕房内的温度超过28℃时,通风量和通风时间要适当增加,如果是晚上要适当减少通风次数,当然要避免强风直吹。在上蔟时,通风换气是少不了的,蚕房内的空气要保持清新。
2、对蚕房外部进行遮阴操作。在养夏蚕时,上午11:00至下午15:00,这个时间段太阳光很强,这时需要考虑遮阴操作,可以在蚕房外面悬挂黑色的遮阳网,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墙体或者蚕座内。
3、室内放置冰块或者湿帘。当通风换气仍然无法将温度降至28℃以内,那么就需要考虑在蚕房中放置冰块,可以用桶装分开放置,观察室内温度变化,发现室内湿度不够时,可以悬挂湿帘。
三、避免喂食“问题”桑叶有的熟蚕无法将蚕丝吐完,除了蚕房内温湿度异常所致外,还与喂食的桑叶有很大关系,进食了不干净的桑叶,蚕茧的品质和产量也容易下降。在上蔟前喂食桑叶,需要铭记两个要点。
1、缺桑叶时不喂食来路不明的桑叶。正常情况下,2亩桑园可以养3张蚕种,但有时因为其他原因,往往难达到理想的状态,比较常见的是5龄蚕后期缺桑叶。需要从其他地方补充桑叶时,要搞清楚桑叶的来源,对于来路不明的桑叶,要谨慎使用,这样可有效降低风险。
2、周边有农作物的桑园,要进行小范围试验。南方农村很多地方各家地块较为分散,桑园难大面积连片,有的桑园周边种植其他农作物,这种情况下,采摘桑叶要分开存放,而且要先小范围试验下,确认桑叶无毒后再喂食。
四、增加蚕座数量,实行人工辅助预上蔟养蚕时,蚕座的数量是随着蚕龄增长而增加的,5龄蚕基本上达到峰值,由于夏蚕气温整体偏高,为了增加蚕体的活动空间,可以适当稀养,比如春蚕时一张蚕种需要20个蚕座,那么养夏蚕时,可以将蚕座数量增加至25-30个。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蚕体之间出现擦伤,也有利于降温,同时蚕体的个头也往往比较大,对后期提升蚕茧产量有帮助。
在提升上蔟质量时,可以采取人工辅助预上蔟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家蚕吐丝作茧期间没有蚕沙,不良茧出现的概率会明显下降,还有就是通过预上蔟,可以看出哪些蚕是有问题的,像一些游山蚕需要及时挑拣出来,有发病症状的熟蚕也可以在该阶段挑拣出来。
五、重视各消毒环节,及时淘汰有病害的蚕养蚕无论在哪个环节,都离不开消毒,蚕房、蚕具、蚕体、桑叶等都需要认真消毒,一旦哪个环节没有做好,那么养蚕收益会有影响。在消毒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比如蚕房消毒时,要从里到外、从上至下的方式,蚕具、蚕蔟用具使用前要进行二次消毒。
无论是4-5龄蚕期,还是熟蚕吐丝作茧时,发现家蚕表现的症状异常时,要引起重视并单独挑拣出来,其活动的地方可以撒一层石灰,周围5公分以内的蚕,可以单独饲养观察。已经发病的蚕,不可与蚕沙一同堆放,需要先用漂白粉溶液浸泡24小时以上,然后异地深埋处理。
总之,养夏蚕出现“血茧”时,综合收益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想要进行补救往往已经迟了,能做的就是将这类蚕茧分拣出来,正常的蚕茧单独分开,有少量污渍的放在另一边,蚕茧表面已经有明显红褐色的要舍得淘汰。另外,要分析出现“血茧”的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后期养蚕时吸取教训,这样养蚕收入会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