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是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其名始载于《本草从新》, 描述为“人参之小者卫生部已确定把太子参纳进“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 太子参可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等病症。药理研究发现太子参具备降血脂、降血糖、抗疲劳、抗应激及增强免疫能力等功用。
近年来人们对其需求量逐渐增多, 然而太子参栽培过程中一直存在种源混乱、连作障碍、病虫害等问题, 严重阻碍了太子参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无公害栽培是促进太子参种植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
笔者结合实地经验,总结了无公害太子参主要的栽培技术, 包括适宜产区选择、优良品种选育、无公害规范种植、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法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
产区选择太子参喜腐殖质丰富的砂质土壤, 以选向北、向东的丘陵缓坡或地势较高的平地, 土壤疏松、排水便利、肥力优沃、无污染的微酸性砂壤田地为宜。二道荒地为最好, 忌连作, 连作两年产量比正茬的低三成, 连作三年以上产量比正茬的低五成以上, 其总皂苷含量明显降低。不宜与甘薯、花生、烟草轮作, 因它们的有些病害可以与太子参互传。
优良品种选育优良品种是太子参高产、抗逆、减少病虫害的重要保证, 选育推广优质、抗逆、高产的品种是促进太子参优质高效生产的关键。针对太子参生产情况, 选择适宜当地高产、抗病、商品性好的品种, 尤其是高抗病虫害的品种。依据产地环境现状, 选择已有新品种, 如高抗病毒病、产量高品质佳、商品性好的“抗毒1号”, 个头大、发根多、高抗病、商品性好的“沭研1号”。
种植方法太子参的繁殖方式有两种:种子繁殖和分根繁殖。前者易导致太子参植株矮小, 块根产量低, 因此大多采取分根繁殖的方式。
田间管理坚持施足基肥、追肥辅之;有机肥为主、其他肥料辅之;大中微量元素配合使用平衡施肥原则。太子参收获的是块根, 其品质优劣与农民的收益紧密相关, 要重视基肥的施用, 不宜后面追肥, 防止块根受到伤害或者因肥料烧根而损坏, 尤其是后期更要把握好均衡施肥, 过多的氮肥会使茎叶徒长, 耗掉不必要的养料, 质量降低。
病虫害综合防治太子参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霉霜病、根腐病、紫羽纹病、白绢病和花叶病等。太子参病虫害防治措施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 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 以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及重金属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