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口仅有90多万的蜀国,能够维持一支数量8万的军队就非常不容易。
那么,真的是蜀国没有人口吗?
并不完全是这样。
一些人口是被当地豪强门阀隐藏起来。
那个时代,农民都要向政府交纳赋税,同时也要向地方豪强门阀家族交税。
农民的收入有限,向政府交税就无法向门阀交。
门阀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选择利用手中的军政权力隐藏地盘内的人口。
根据统计263年魏蜀吴三国加起来,人口只有不到800万;然而280年晋太康元年,三国归晋时,总人口却忽然到了1616万! 短短17年,即便生育率再高,人口也不可能翻倍。这显然是因为天下太平后,一些被豪强门阀家族隐秘的户籍被扒拉了出来。这个时候,原蜀国的人口变成了91.2万户,434.4万口,翻了整整五倍! 这说明了三国时期,蜀汉的人口隐匿情况更严重。
自然,除了门阀隐藏人口以外,毕竟战争也导致人口从5000多万减少到1000多万。
其实,战争中大部分老百姓不是被*害的,而是死于大面积的饥荒。
出现饥荒的不仅仅是因为水旱蝗灾和瘟疫,更重要的是上面提到的,男性劳动力被征召参军,地方农田大面积抛荒。
三国统治者痛定思痛,出台了世兵制。
世兵制的特点是,一旦家庭被列为世兵,要求你这家世世代代必须出士兵参战:魏蜀吴三国普遍将户口分为普通户、屯田户和军户3类。军户由军队或州郡管理,专为国家服兵役,父死子继、世代服役。军户严禁脱籍,以保证国家兵源,即为“世兵制”。普通户和屯田户专门负责种田缴纳田赋并服劳役。此即所谓“强者为兵,羸者补户”。“世兵制”制度下,军户世代为国家服兵役,无法脱籍,致使军户社会地位不断下降。
世兵制的好处是,无论国家人口再怎么变动,可以保证兵源供应,因为军户家庭必须出一个男丁。
同时,作战就变为军户家庭的事情,同其他老百姓无关。那边即便是战争年代,其他老百姓也可以安心种地,维持国家粮食生产,不至于出现毁灭性的人口灭绝。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兵制仍然是国家主流,只是已经开始全面崩坏。
至于为什么崩坏,看看花木兰的遭遇就知道。
北魏花木兰的家庭就是世兵制的军户,家里世世代代必须为军人,一旦开战就必须出男丁参战,才会有:“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作为北魏政权来说,国家不在乎花木兰家谁出来参军,但必须出一个人。
可惜花木兰的父亲年迈,弟弟是未成年人,都不适合从军。这两人如果强行出征,怕是还没看到敌人就要送命。然而世兵制可不管这么多,只要是军户就必须出一个男丁。
花木兰不愿意父亲或者弟弟轻易送命,只能伪装成男人从军。
其实,花木兰未必需要男扮女装,北魏鲜卑族军队中本来就有女性军人。这些善于骑射的鲜卑女军人,多作为侦察兵使用,在军队的地位不低。
严格来说,世兵制属于四不像,强行将部分老百姓列为军户,让他们世代从军。
军户的生活艰苦,种地之余还要从军,根本就无法维持生计。
于是,政府对于军户有些政策上的补贴:军户可以不缴纳赋税,也不用做劳役,没有战争时就种田。
然而,这些政策也不是白给的,一旦战争爆发军户就必须自行配备武器装备。所以,花木兰必须自己购买武器马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些可不是小数字,而是一笔巨款。
世兵制的问题,还有很多:
一来名为职业军人,平时同农民没区别,一样日常需要种地,根本没什么时间进行军事训练,武器装备还要胡乱自行购买,战斗力差劲;
二来谁都知道打仗要死人,还是万分艰苦的。花木兰也说“将军百战死,壮士10年归”,再厉害的军人经过多年战争也会送命,即便没有死亡也要服役多年才能回家。随着社会发展,国内权贵大家族甚至乡绅,可以不用服兵役,甚至底层平民也可以通过交纳赋税和服劳役冲抵兵役,只有军户无法脱离战争,很多年轻人死在战场;
三来国家补贴越来越少。虽然军户享受国家补贴,随着社会发展也会越来越少,甚至无法冲抵购买武器装备的费用。加上军官的贪污和奴役,军户逐步穷困潦倒,甚至沦为军官的奴仆,社会地位很低下。
在这种情况下,军户即便自己不介意当兵,也不愿意看到子孙后代同样受苦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