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珠链 图4
项珠:《宋史·舆服志》: 非命妇之家,毋得以真珠装缀首饰、衣服,及项珠、缨络、耳坠、头须、抹子之类。”这里的项珠是宋代词汇,专指珍珠,水晶之类的项链。此缨络非彼璎珞,见上面词条①
项圈:颈部一种圈状饰品,项圈是用硬质的材料制作的装饰物,没有太多的额外的累赘饰品。用的比较多的材质是金属的,如:金,银,铜,木材,藤条等等。
软璎珞:宋代用罗织和棉麻制作的一种项圈,古代没有这个词汇,完全是现代人发明的词汇。专指宋代套在朝服脖子处衣服领口上的,用白罗制成的圆形饰件,上圆下方形似璎珞,普遍叫法“方心曲领”(图5)。
方心曲领 图5
小编的理解是,璎珞以玉石为主的圈状装饰品,圈圈外形上有各种串联的坠子,材质上有2-3种以上的材质组合而成,这些材质可以是:玉石,琥珀,玛瑙,水晶,金银等等,这才是璎珞的样子。在璎珞出现之前,商周,秦汉时期,那些单一材质的颈部装饰不能叫璎珞,而应该是叫賏,嬰,项珠,珠璎等等——也就是今天说的项链。
《妙法莲华经》有记载: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璎珞,由世间众宝所成,有“无量光明”。“璎珞由世间众宝所成,有着无量光明。”----众宝合成的。
辽代疆域图 6
大辽璎珞。我们在前面的文章分析出,唐朝在中原地区还没有普遍的存在璎珞这种首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辽代它就在皇家贵族和民间百姓之间,大量的流行起来,普及范围还是比较广的。
一,辽代出土璎珞;
与宋朝同时期的辽代由契丹人建立,璎珞是契丹人非常喜爱的饰物。契丹在建立辽政权前,没有戴璎珞的习俗。璎珞传入契丹被贵族阶层所常用,大约是在辽代建国以后。据考证,辽代人喜欢用琥珀制作璎珞,而琥珀璎珞在辽墓里大量出土,说明在辽是非常流行的装饰品(图7)。它的流行是和契丹族整体皈依信仰佛教有关,
契丹琥珀璎珞 图7
辽代太宗耶律德光派遣大使向后唐明宗“为父求碑石,明宗许之,赐与甚厚,并赐其母璎珞锦采。”明宗将璎珞当作罕有之物赠与契丹,说明了辽代初年尚无佩戴璎珞的习俗。当时这种饰物并非只有女子才能佩戴,男子佩戴也十分常见。辽代契丹人的璎珞,一定有“T形和心形”两种坠子串在璎珞项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