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过: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
在我们成年后的种种思想和行为里,都可以照见自己和父母一样的面容。”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它不仅影响着孩子的工作、学业,甚至一辈子的情感生活。有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而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有时父母责怪孩子不努力,但却常常忘记了去反思自己的教育。
想给他们最好的爱,却在操之过急的行为下,变成了孩子巨大的压力。
有时父母想为孩子计之深远,但实际上却是在不知不觉“蛀空”他们的未来,具体的表现有这以下3点。
赢家型父母
容易养出功利心孩子
前段时间我带孩子重温了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电影中讲述了查理和4个孩子一起参观全世界最大、最神秘、最魔幻的威利旺卡巧克力工厂,并角逐终极神秘大奖。
而除了刚进工厂就因贪吃被淘汰的小胖,第二位出局者是女孩紫罗兰,一个小小年纪便拥有263座奖杯的孩子。
这些奖杯是她母亲丰功伟绩的象征,也让孩子对胜负过度迷恋。
可正因太想赢,女孩看见这里的口香糖,嚼一片堪比吃完三顿美餐。
纵然旺卡表示产品有副作用,但女孩为了抢做世界第一个吃口香糖大餐的人,还是毫无顾忌地吃了下去。
结果,吃着吃着,女孩变成一颗蓝莓,就这样被淘汰。
虽然说剧情有些荒诞,但只在乎输赢的父母,容易养出一个功利心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价值观肤浅且单一,需要用处处赛过别人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
但正如家庭教育专家鲁鹏程说的:
孩子的生命只能接受成功,拒绝任何情况导致的失败,首先,他很难接受别人的成功。其次,一切不能让他受到夸奖、让他感受到成功喜悦的事情都会令他崩溃。
因此,一个孩子既看不起别人,也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生命会变得骄傲又脆弱。
其实,发展心理学上说,孩子3、4岁就有了争第一的表现,适度的争强好胜会激励孩子。
但如果孩子输不起,父母不妨借鉴主持人周洲的教育方法,带儿子参加体育活动。
因为竞技让儿子能直观体验输的滋味,她再趁机引导:你不可能永远第一,只要努力了,所有的结果都是好的。
儿子对胜负有了深刻理解,才愿意为突破自己赢一把。
而这一次的成功,当孩子战胜了自己的胜负欲,他才会成为自己生命的赢家。
作为父母,我们也需反思自己的养育方式是否让孩子畏惧失败?
如果父母能释然他人的胜利,看淡胜负的孩子更有机会实现共赢。
对孩子说谎的父母
容易失去孩子的信任
一个经常对孩子说谎的父母,还能期望自己孩子对自己诚实吗?孩子并没有辨别好与坏,对与错的能力。
对于他们而已,只要是新鲜事物都是来者不拒的吸收,所以为了孩子的以后请不要对孩子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