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梁孝王的陵墓真的被考古专家们发现了,并且进行了抢救性挖掘。最终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该墓确实早就被盗过,但具体时间无法确认。第二,梁孝王墓规模巨大,珍宝无数。即使是被盗过,考古人员还是清理出了2万多件文物,其中包括著名的金缕玉衣,不计其数的骑兵俑,精美玉器,铜器,陶器,各类珍宝无法估价。梁孝王墓位于河南永城的汉墓群。规模之宏大,顶住北京“十三陵”四个。
一部分学者认为,就是曹操的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洗劫了梁孝王陵墓。但也有更多的人认为,不能单凭陈琳的檄文就断言是曹操命人盗墓,也有可能是陈琳迫于袁绍的压力夸大了事实。如果曹操真的盗了梁孝王墓在当时肯定会闹出不小的动静,那么他的对手刘备,孙权也定会记载此事,然而除了陈琳的檄文,并没有任何其他史料记载曹操曾经盗过梁孝王的墓。不过不管是不是曹操,盗掘梁孝王陵墓的人一定是群专业的盗墓者。
回到摸金和发丘。有人可能会问了,同一个国有盗墓办公室,曹操为什么要创建两个不同的门派呢?我想最主要原因就是摸金”和“发丘”的分工不同。所谓“摸”,意为打量,探测。而发丘的“发”,意为发掘。“丘”,则指坟墓。也就是说,摸金校尉的主要职责是分金定穴,找出墓穴的位置,初步评估墓里的情况。如果墓的规模比较小,就相当于一个冲锋小队,直接下去把事儿给办了。但是如果墓穴规模宏大,墓内情况复杂,这时就需要发丘中郎将介入了。官职上来说,发丘中郎将要略高于摸金校尉一些。
据说曹操会给每个发丘中郎将一枚“发丘天印”,上面刻着“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大大字。被发丘中郎将们当做是护身护,号称一印在手,鬼神皆避。
历史上著名人物盗墓的还不止曹操一个。最早的关于盗墓的记载是伍子胥掘墓鞭尸。但是他挖坟掘墓并不是为财,而是为了报仇。春秋后期,楚平王听信谗言,冤*了楚国忠臣伍奢一家,只有伍奢的次子伍子胥侥幸出逃,躲过一劫。
后来伍子胥逃到了吴国,助公子光夺得王位,成为了吴国重臣。随后,吴国军队攻破了楚国都城,彼时的楚平王已薨,楚平王之子楚昭王也已逃离楚国。伍子胥为泄私愤,给父兄报仇,竟命人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鞭尸300下,以报仇雪恨。后有《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也有传闻,说发丘一派的后人认为伍子胥是史上挖坟掘墓资历最老的一位。所以将伍子胥封为祖师爷。开工之前不拜曹操,会给伍子胥上香磕头,以求平安。
有人可能会说了陈琳的檄文不是正史,不足为信。那么历史上还有没有其他史料也记载过摸金和发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