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史卷二·宋本纪中第二》中说道:“帝少好读书,颇识古事,粗有文才,自造《孝武帝诔(lei三声)》及杂篇章,往往有辞采。以魏武有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乃置此二官,以建安王休仁、山阳王休祐领之,其余事迹,分见诸列传。”
这段话讲的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暴君刘子业。他效仿曹操设置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两个官职,由王休仁和王休祐统领,专门负责盗墓。刘子业是南朝宋的第六位统治者,只在位两年,极度残暴,被称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变态的皇帝之一。他能明目张胆地去干盗墓这事儿,还真不稀奇。
所以基本上可以锤石,发丘和摸金两派在历史上真的存在过。
● 搬山和卸岭
说完了发丘和摸金,咱们来聊聊搬山和卸岭。这两个门派更多的是后人的传闻和猜测。
相传搬山一派起源于秦汉时期,兴盛于清朝中期。古代很多王公贵族的陵墓都以大土堆封陵,或者以山为陵。而搬山一派呢,顾名思义就是简单粗暴地移除陵墓上方的封土,形成一种“开喇叭”式的盗墓方法。这种盗墓方法的好处是可以让陵墓中的沼气全部都释放出来,减少进入墓穴后的危险性。但是坏处是移除封土最常用的方法是爆破,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墓葬的破坏。有人说,搬山道人擅长“搬山分甲术”,与茅山法术相似,因此取名“道人“。这实际上就是小说杜撰和想象的成分比较多了。搬山道人之所以起名为”道人“,那是因为他们行动时,多乔装成道士,以掩人耳目。
再来说说卸岭一派。因为大部分的陵墓都在山岭里,故称“卸岭”。传说这一派起源于汉末乱世之时,鼎盛于唐宋,没落于明清时期。他们介于绿林好汉和盗墓贼之间。有墓的时候盗墓,找不到墓的时候,专做拦路抢劫的营生。在「鬼吹灯」小说中,卸岭一派终其一生,为破解红斑诅咒,寻找雮尘珠的下落。盗墓只为寻药,不为求财,也平添了几分侠义和悲情。但是现实中,雮尘珠这玩意儿,根本没有史料记载,更别说什么红斑诅咒了,和卸岭力士也扯不上什么关系。
事实上,除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史书中再未提到过其他盗墓官职,更无从说起什么盗墓门派了。其实最严谨的分法就是将盗墓分成官盗和民盗。民盗基本上就是为了求财,官盗的目的就多种多样了,有的是为扩充军饷,有的是为了寻找古籍或者长生不老仙丹的。
历史上关于官盗的记载,实际上,要比咱们想象得多。除了刚才提到的伍子胥,曹操,西汉广川王刘去被称为是最变态的盗墓者。《西京杂记》中记载说:好聚无赖少年游猎,游弋无度,国内冢藏,一皆发掘。刘去最爱发掘春秋战国时期的王族墓地。有点名气的墓穴几乎都被他盗光了。一本专门收录野史的书,《太平广记》,对刘去的盗墓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说盗墓多了,刘去也害怕。有一次他在盗魏王的儿子且渠的墓时,发现里面没有棺材,只有一张石床。床上两具尸体,一男一女,头朝东裸身躺卧,没有盖被,也没有穿衣。皮肤的颜色像活人一样,鬓发,牙齿和手指也看不出与活人有什么差异。刘去吓得半死,赶紧命人都退了出去,按原先的模样将墓穴封好。如果《太平广记》的记载是事实的话,我想刘去见到的应该就是保存完好的干尸。除了刘去以外,五代时期梁国的温韬 ,在长安做官的七年里,将唐十八陵盗了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