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暑包伏”指的是大暑交节的时间在中伏的前面。由于每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出现的迟早不同,因此每年入伏的时间几乎不一样,头伏都是固定的10天,头伏结束就是中伏,这必然导致每年入中伏的时间几乎不一样。
而每年大暑交节的阳历时间都在7月22日至24日,这个时间几乎是固定的,由于每年入中伏的时间不一样,因此每年大暑交节的时间要么在中伏的前面,要么在中伏的后面。
今年7月22日大暑,而入中伏的时间在7月25日,很明显今年大暑交节的时间在中伏前面,属于“暑包秋”。老话说“大暑中伏前,热死老黄牛”,如果大暑交节的时间在中伏的前面,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三伏期间会非常热,这很容易引发“伏旱”,三伏期间农作物正处于扬花期或者灌浆期,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非常大,一旦发生干旱,那么农作物的产量就会严重降低。今年是“暑包伏”,对农民来说不是好消息。
坏消息二:今年是处暑出伏前每年三伏天的时间大概在小暑和处暑之间,正如老话说“秋后必有一伏”,这里的“一伏”指的就是末伏,即末伏的时间往往在立秋之后,末伏有10天,而立秋节气有15天,因此每年出伏的时间要么在处暑的前面,要么在处暑的后面。
今年三伏天的时间为7月15日至8月23日,出伏的时间在8月24日,而今年处暑交节的时间在8月22日,属于“处暑在出伏前”。
那么“处暑在出伏前”有啥说法?老话说“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处暑出伏后必定是丰年”,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处暑在出伏的前面,那么预示着秋天会冷得比较快,这样农作物很容易因生长积温不够而减产;而如果处暑交节的时间在出伏的后面,那么预示着秋天会炎热比较长的时间,这样农作物有充足的生长时间,农作物会更加容易丰收。今年“处暑在出伏的前面”,这对农民来说同样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好消息:2025年三伏天只有30天最近10年(2015年至2024年)的三伏天都是40天,但是我们在2025年将迎来30天的三伏天,2025年三伏天的时间为7月20日至8月18日。
由于立秋后必有末伏,因此入伏的时间越早,那么三伏天的时间就会长;而如果入伏的时间越晚,那么三伏天的时间必然短。凡是在7月16日前入伏,那么三伏天必然有40天。
总结,今年7月15日就入伏了,根据我们老祖宗的说法,今年三伏天可能会比较热,同时今年秋天冷空气可能来得会比较早,我们要早点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