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凤霞还享受过五年无忧无虑的生活,有庆则是在贫困交加下来到人世间的。
有庆活到十三岁就死了。他的父亲福贵在这个年纪,还整天让家里的仆人背着到处跑。从有庆身上可以看到父子间言传身教的力量。福贵从父亲身上学会了吃喝嫖赌,有庆从福贵身上学会了勤劳善良。
有庆短暂的生命中,吃饱饭便是最大的幸事。为了吃饱饭,家里的每个人都是运转的机器上缺一不可的铆钉,有庆是不可或缺的劳动力,家里的两头羊全靠有庆割草养活它们。
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天蒙蒙亮就要起床,睡眼惺忪、跌跌撞撞地出门去割草,喂过羊急匆匆往学校跑,等到中午再从学校赶回家割草喂羊,接着再急匆匆去学校,一天两次来去就得跑五十多里路。
有庆这么跑,自然特别费鞋底,一双鞋底很快磨坏了。福贵气的对有庆又打又骂:“你再这样穿鞋,我就把你的脚砍掉。”有庆忍着委屈也不敢哭,为了让妈妈不再拖着疲惫的身体总给他做鞋,从此之后,有庆上学就光脚丫跑去,到了学校再穿上鞋,即便冬天下雪也是如此。
福贵有一次去学校看有庆,发现他上课期间用笔捣前方的同学。福贵怒火攻心,冲进教室里就狠狠煽了有庆几巴掌。
有庆的经历看的人心里发酸,作为一个孩子,调皮是天性。但是他不可以有这些幼稚的天性,否则就是对不起为他付出的家人,他身上背负着太多家人的牺牲和期望。
那要苛责福贵教育的粗暴吗?作为父亲,福贵深爱着他的儿子,光是全家存活下去就已经耗尽精力,打骂只是让孩子成长成最省心、最懂事的样子,这是一个为生存挣扎的父亲给予儿子最为本能的教育。
有庆在这样的教育下,成为一个外人眼里“早当家的孩子”,乖巧而温驯。所以,当善良的有庆为县长老婆献血时,被抽到头晕还默默忍受着,一直耐受到血都快抽干了倒地死去都没有哼一声。他那副因为过度缺乏营养而瘦弱不堪的身体蜷缩在地,没有激起任何人的尊敬和同情,贫穷让生命变得如此轻贱。
每个人无法去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当一个孩子生而贫穷,想当然地就要更加懂事明理。懂事的第一条就是知道克制自己的*,父母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家里穷,不可以有这些物质上的要求,否则就不是一个乖孩子。
就像《活着》里福贵的孙子苦根,三岁的他明明很想吃面条,却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是不对的,但是太幼小的他不懂掩藏自己的本能愿意,故意大声说:“我不想吃面条”,特别希望爷爷能听出自己的渴望。
回到开始讲的《变形记》,记忆最深的是一对留守儿童小哥俩。父母外出打工把哥俩扔给年迈的爷爷,爷爷去世几天了他们都不知道。爷爷走后,十岁左右的哥哥带着六岁左右的弟弟去背煤赚钱讨生活,接受改造的城里孩子去他家做客,哥哥特地取出爷爷死前留下的一碗猪油,挖一筷在客人碗里,自己却舍不得吃。
两个孩子背着有他们大半人高的煤篓艰难行走,脚上的鞋破烂不堪。弟弟背完煤累的睡着了,还是个孩子的哥哥照顾弟弟,背起他往家走,当时的背景音乐,放的是常石磊的《哥哥》:你是我的哥哥我是弟,我要为你遮风挡着雨……
登时止不住泪如雨下,感动于我的不是兄弟情,而是深深而无力的难受,是什么让两个孩子这么早承担生活的残酷和重压?感动于他人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真的是理所应当的夸赞吗?如果可以,哪个孩子不想无忧无虑地成长,在父母怀里撒娇,偶尔任性地闹闹小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