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断层的环境里,当一个孩子为挑食闹情绪时,就有另一个孩子为能吃上一块肉开心不已。这两个孩子互相看不到对方,都以为自己生活的世界本就如此,彼此生活在彼此的想象极限之外。我们的经验和认知构建在自己的生活质感之上,所以,假如未曾设身处地经历过贫穷或是优渥,都没有资格去给对方提出建议和指摘。
特别是我们对一个贫穷的孩子,说出那句自以为夸奖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或是“穷人家的孩子真懂事”,那个“穷人家的”定语已然有一种不自觉的优越感,所以我们很自然地施舍怜悯和同情,不知不觉中侵犯了他们的自尊和安全感。我们也想当然的觉得贫穷的孩子要接纳同情,相应的同情也要得到感恩戴德的回馈。
当贫穷是一种不可消弭的存在时,希望能够对贫穷中成长的孩子有一份平等的理解。不将“懂事”作为一个硬性的标准去要求,“懂事”夺走了身为孩子太多的权利,一个正常的童年,本就可以允许有很多的“不懂事”。就像看到节目里那些异常懂事的农村孩子,他们努力把自己套进“懂事”的模子里,小心翼翼的样子,不像一个孩子,“懂事”是他们被动去讨好世界的方式。
非常感恩有文字和书籍的存在,它像一束光打下来,指引我们去感受世界,知道世界的各个立面,有高光、有明暗交界、有阴影。只有了解世界,才能对世间一切更为平等和尊重。
正如余华所说:文学叙述语言不是供人观赏的眼睛,长得美或者不美;文学叙述语言应该是目光,目光是为了看见了什么,不是为了展示自身,目光存在的价值就是“看见了”,叙述语言就像目光在生活的世界里寻找着什么,引导阅读进入到故事人物和思想情感之中。
因为“看见了”,所以我们对这个世界常怀慈悲和敬畏。
End.
读书是成本最低也是最快捷感受世界的方式。一起读书、一起成长。欢迎关注我的账号: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