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剧本*,起源于国外。
Sasa和Jimmy是国内最早入坑剧本*的玩家之一。
2016年,他们第一次接触到剧本*。当时剧本*还是相对小众的游戏,他们玩的第一个剧本,是源自英国、有着“古董本”之称的《死穿白》(Death Wears White):
一位顶尖的外科医生在医院被枪*,在场的医生、护士、实习生等9人都有嫌疑,玩家需要通过搜集证据、互相盘问,最终推理出真正的凶手,还原案件真相。
一场游戏下来,往往要花上3~6小时。
早期的剧本*没有那么大的规模,多数以桌游的形式出现。
2016年,国内大型推理真人秀《明星大侦探》播出后,获得了豆瓣9.3分的好口碑,剧本*走进大众视野。
短短几年内,以剧本*为主题的线上APP与线下门店,都迎来了井喷式的增长:
36氪研究院的报告显示,主打线上推理的“我是谜”APP,早在2018年就完成了数千万元级别的Pre-A轮融资。2020年春节期间,“我是谜”APP的用户量暴增至800万,服务器一度濒临崩溃。
根据央视财经的报道,光是在2019年,全国的线下门店就从2400家飙升到12000家,行业规模突破100亿元。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线下门店,以寻求更好的游戏体验。
在“我是谜”APP上,玩家可以选择不同主题、不同人数、不同难度的剧本,扮演其中一个角色,在线连麦玩一局剧本*。
在Sasa和Jimmy看来,剧本*的火爆并不是偶然。
一方面,剧本*满足了年轻人的娱乐需求。
剧本*相当于一个“角色扮演 推理”的游戏,人们可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各种各样的人生,释放长期以来的工作压力:
推理爱好者可以选择“硬核逻辑本”,在团团迷雾中抽丝剥茧,享受烧脑的推理过程;cosplay爱好者可以选择古风、民国、现代等不同主题的剧本,拍出好看的照片;
高压上班族可以选择“情感本”,通过大哭大笑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好友聚会可以选择“欢乐本”,创造一个个沙雕的名场面。
不少玩家在玩剧本*的时候,都会真情实感地代入角色,或是想起自己类似的经历,对角色感同身受。
另一方面,剧本*兼具社交属性。
每到周末,年轻人可以约上几个好朋友,一起玩剧本*来促进感情;人数不够的话,还能通过“拼车”的方式和陌生人一起玩,结识新的朋友。
不少公司在团建时也会选择玩剧本*,“老板演一个皇帝,左边一群太监,右边一群妃嫔”,以此促进同事间的感情。
Jimmy认为,剧本*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娱乐活动。
尽管一张门票可能高达200元,但玩家可以玩上整整6个小时,不仅可以进行推理游戏,还能反复换装拍照,平均每个小时只需要花费不到40元,也不过是一杯奶茶、一张电影票的价格。
“成年人在生活中的压力是很大的,你往往无法随心所欲地去做一件事情。但是在玩剧本*的时候,如果你抽到了凶手,可以编造谎言去欺骗他人,没有人会因此跟你计较,你还能从中获得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