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海洋捕捞业兴盛。明中叶,“嘉靖末年海上倭起,海禁甚严,寸板不许入海”。明后期解除海禁,万历年间“海味之盛,每延客必十余品”。清初因郑成功据台,“家有藏网者以叛逆论”,“于是海中之物,无一可取矣”。郑成功失利后,海禁稍宽,海洋捕捞恢复。清嘉庆《松江府志》:“松人捕鱼,俱从漴阙出海,三月间市凑集,村落若雄镇。”1932年,松江县沿海船主、渔商、海主约120户,在金山嘴成立松江渔业公会,有舢板船30余艘。渔民出海捕鱼,向船主、渔商(行)租用渔船、渔具,出海资金向渔行、 渔商借贷。渔民所捕鱼类,限定如数交归原贷主专卖,不得自行出售。渔行、鱼商压价收购,渔民所得无几。1937年11月5日,日军登陆金山嘴,炮击我渔村、渔船,炸沉烧毁渔船40艘,掠去劳役船60艘。抗战胜利后,金山嘴沿海有渔民295户、1581人,大多兼业制盐,无船只,海滩插网,涉海捕鱼。1949年后,渔民仍沿用传统捕捞方式,生活贫苦。1954年组织渔业生产互助组。1956年成立4个渔业生产合作社。1959年建造机帆船26艘。1966年,沿海漕泾、山阳人民公社划归金山县,松江县无海洋渔业。1970年初,松江县重建海洋渔业,城东、城西、城北、泖港、张泽5个公社建立海洋渔业大队,建造机帆船16艘,培训出海渔民,当年出海捕捞,到浙江嵊泗、舟山、铜头,福建闽东、平台、牛山、崇武等渔场生产。渔获大部分为当地水产公司收购,一部分运回松江县地销。至1984年,年均捕获量825吨。由于海洋渔业资源急剧衰退,经营亏损。1985年全部停产。旧时捕捞按每日两潮复流规律,潮来鱼进,潮退捕鱼。夏历三月至六月,为“大渔汛”,渔获物主要是大、小黄鱼,鱼、马鲛、银鲳等大鱼。七月至九月称“海蜇汛”,用稻草绳编织成囊状稀目绳帐网。近海滩涂有插网捕捞和拾贝生产。20世纪50年代初,出海渔船改为木制风帆船,无通讯工具,均在近海作业。50年代中期,集体渔业组织增添5 ~ 20吨方头木质备帆渔船,称“舢舨船”。1958年开始装配机帆船,吨位增到五六十吨。60年代初期,以机帆船代替木帆船,以大船代替小船。80年代,海洋渔船配备导航、助渔、通讯、电台等设备,用起网机减轻劳动强度。
编辑:樊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