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宝妈宝爸在初为人父人母时都是在惊喜中多多少少带着些惊慌的,因为毕竟没有经验,这个小生命该如何照顾就需要不停地学习。
孩子大概长到2岁的时候,其实父母已经开始得心应手了,不过从2岁半到3岁,将再次进入到父母的焦虑期——幼儿园选择及入园适应的难题。
2岁半到3岁半是一个常态入园的年龄段,分离焦虑的侵袭、陌生环境的刺激使得“幼儿园”成了家长口中出现最频繁的词汇。
在新入园的过程中,孩子哭闹、生病、弃食、打滚花样百出,每天清晨的幼儿园门前,也将上演着一幕幕的撕裂战场。
这样一幕幕的入园情境是幼儿园老师司空见惯的,但是也有极少数的孩子不哭不闹,乖乖的和老师走进教师,“完美”入园。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这样的“天使宝宝”,而孩子家长也觉得很欣慰。但事实上,这样“不哭”的孩子,才是老师们重点关注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
“不哭”的孩子还没有真正进入“入园过渡期”1、初期“不哭的孩子”可能沉浸在新鲜感里
在宝宝入园初期,爸爸妈妈会把幼儿园描绘得特别美好,所以小朋友第一天刚来的时候很可能就以为是新的游乐场所,像淘气宝、艺术课等,看到了新的玩具和一大堆小朋友当然驱动了好奇心,觉得新鲜有趣,沉浸其中。
但是当过了几天,他们发觉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生活,新鲜感小时候,他们则会陷入深深的恐慌中,不停哭闹,想要回家,回到熟悉的环境找熟悉的人。
2、初期“不哭的孩子”后期情绪无法控制
这些“不哭”的孩子好奇心比较重,所以期待心理也相对比较强,但是当他们发觉这和之前想象的不同时,就会感到失望,从而陷入深深的恐慌。
这种情绪无处宣泄,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哭闹表达,因为他们新鲜感已过,需求已经不能得到满足,从而产生了抵触和厌倦的情绪,很难从情绪中走出。
有的孩子在入园的第二天开始哭,或者第三四天开始哭,会一直哭一天,一连哭一个多星期。而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不坚持继续送孩子入园,那么未来再次入园困难仍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