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相马
孙阳,字子良,生于公元前680年,卒于公元前610年,春秋郜国(今山东菏泽市成武县)人。他一生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由于传说天上管马的神仙叫伯乐,所以人们把他称为“伯乐”,延续至今,他本来的名字反而让人们忘记了。
关于伯乐(孙阳)相马的故事有许多,本文只提《列子》记载一例: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耶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其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叹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在此例中,孙阳提出的“相马的内在神机,是要观察到马内在的精粹而忽略它的表面现象,洞察马的实质而忘记它的外表;只看自己所应看的东西,不看自己所不必看的东西;只注意自己所应注意的内容,而忽略自己所不必注意的形式。”理论,相信对如今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方法有实用的意义。
青少年时期的孙阳,认识到在狭小的郜国难以有所作为,就离开了故土,到达秦国,成为秦穆公之臣。由于他作为相马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后来,他经过多年的实践、长期的潜心研究,取得丰富的相马经验后,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整理,写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但后遗失。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二、三号汉墓,出土了一部失传已久的《相马经》帛书。《相马经》第一篇就写到“伯乐所相,君子之马”,说明这部相马经即使不是伯乐相马经原文,也是传承、吸收和发挥了《伯乐相马经》的成就写成的。另外,他还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畜牧兽医,有《伯乐针经》、《伯乐疗马经》、《疗马方》、《伯乐治马杂病经》等传世,在后世兽医学术的发展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