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经典摘抄#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少贤明之臣,而缺少贤明之君,看《资治通鉴》卷二十六到二十八,这些历史人物们关于治国的观点思想让人深深折服,时至今日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1,忠臣之事君也,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
译文:忠臣侍奉君王,应该要求君王去做较为困难的事情,那么容易的事情不用太费精力就可纳入正轨;应该要求君王弥补自身的短处,那么他自身的长处不用怎么用劲就可以实现
2,世必有圣知之君,而后有贤明之臣。故虎啸而风冽,龙兴而致云,蟋蟀俟秋吟,蜉蝤出以阴。
译文:世上必然是先有圣明智慧的君王,然后才有贤能的臣子。虎啸而风起,龙飞而生云,蟋蟀到秋天才鸣叫,甲虫在阴湿处才会出现。
3,民者,弱而不可胜,愚而不可欺也。圣主独行于深宫,得则天下称诵之,失则天下咸言之,故宜谨选左右,审择所使。左右所以正身,所使所以宣德,此其本也。
译文:百姓虽然软弱,却无法战胜他们;虽然愚笨,却不可欺骗他们。圣主单独处在深宫,所作的决定,恰当就受到天下人称诵,失当就被天下人议论,所以应该小心谨慎地挑选身边的人,审慎地选用执行命令的官员。让身边的人能够帮助君王端正自身,执行命令的人能够宣示圣德,这才是君王的根本要务。
4,世平主圣,俊艾将自至;明明在朝,穆穆布列,聚精会神,相得益章。故圣主必待贤臣而弘功业,俊士亦俟明主以显其德。
译文:世道太平,君主圣明,才俊之士自会来临。君王勉力于上,人臣恭谨于下,聚精会神,相得益彰,所以圣主必须等待贤臣来辅佐,才能光大功业;贤臣只有等待圣主的赏识才能显示才干。
5,人君者,察美恶,辨是非,赏以劝善,罚以惩奸,所以为治也。
译文:作为人的君主,应审察美恶,明辨是非,以赏劝善,以罚惩奸,国家因此才得以治理。
6,夫执狐疑之心者,来谗贼之口;持不断之意者,开群枉之门;谗邪进则众贤退,群枉盛则正士消。故《易》有《否》、《泰》,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则政日乱;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则政日治。
译文:内心是疑虑的,便招来拨弄是非的话。意志是不决断的,便开了许多冤枉之门。谗言和奸邪一旦得势,众贤就会退避,邪曲盛行则正直之士就会消散。
“因此,《易经》中有《否》卦和《泰》卦,小人之道增长,君子之道消减,国家政治就会日益混乱;君子之道增长,小人之道消减,国家政治就会日益安定。
7,今天下俗,贪财贱义,好声色,上侈靡,亲戚之恩薄,婚姻之党隆,苟合徼幸,以身设利,不改其原,虽岁赦之,刑犹难使错而不用也,臣愚以为宜壹旷然大变其俗。”。夫朝廷者,天下之桢幹也。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上有自专之士,则下有不让之人;上有克胜之佐,则下有伤害之心;上有好利之臣,则下有盗窃之民;此其本也。治天下者,审所上而已。教化之流,非家至而人说之也;贤者在位,能者布职,朝廷崇礼,百僚敬让,道德之行,由内及外,自近者始,然后民知所法,迁善日进而不自知也。
译文:如今社会的风气,贪图钱财,轻视道义,喜爱追逐声色犬马,把奢侈靡贵当做目标,亲戚间的关系日渐淡薄,而婚姻的关系却十分紧密,苟且结合,用身家来博取财富。这种根本的原因不加以改变,即使每年大赦,仍不能避免使用刑罚。我愚昧地认为应该大刀阔斧改变社会风气。”朝廷对于国家,就像筑墙时所用的模版。朝廷官员如果怒目相对, 那么下面的人就会产生争斗的祸患;在上位的人如果专权弄事,那么下面的人就会产生抗拒的心理;在上位的人如果互相伤害,那么下面的人就会产生*机; 在上位的如果有贪图钱财的大臣,那么下面就会有偷盗抢窃的人民; 这是因为墙版是墙的根本。治理国家的人,最应该谨慎的,是提倡什么。礼教的推行, 用不着逐家拜访,也用不着见人就去劝说;只要贤能的人在位,能*人尽忠职守,朝廷尊重礼仪,文武官员相敬互让,道德的行为,从内心发展到体外, 从最近的人开始,然后人民才知道谁作为榜样,努力效法,不知不觉中,善行日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