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跟一名藏友交流纸张和笔迹是否能鉴定年代的问题,因为他给我发了一个地方法院发布的关于此类问题的司法鉴定方面的探讨文章。
这次的讨论使我再度回想起了前两年私下拟定过的一些科技鉴定方面的标准,当时是有藏友想要拉着我一起成立一家民间专属的、专业的、科学和承担责任的鉴定、评估,及线上线下流通平台,所以就写了很完整的一套方案,也拉了一个团队,其中包括艺术品运营界的资深人士,也有旅居海外的文博界资深人士,国内的拍卖界人士,司法界精英等等。但是这个项目最终还是因洽谈的几位有可能投资的民间收藏家看不懂方案而*了。而我自己还是只能做一些自媒体科普、线上宣传老翡翠和科鉴的工作。
那么,笔者今天把之前的这些方案中可以公开的一些部分公开给大家,我如果有这方面的有识之士,可以进一步探讨。
就不再分类了,把一些关键事项罗列出来,大家就能知道我们进行到了哪一步,其实迄今为止,这套方案还是很先进的,大概是因为太过先进,看得懂的人不多:
- 首先说一下门槛,要撬动古今艺术品的中高端市场,需要几个前提,这几个前提不具备,是不可能实现的:(1)大量资金投入,建立实地场所。因为当艺术品的价格高到一个地步的时候,它就很难靠着网络成交了,双方的信任度、仓储、物流等等,都是问题。还有一个,古玩类上手和看图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就算鉴定上信任你,我是不是喜欢这件东西呢?几个亿买一个东西回去,你总不能让我就瞟一眼网图,虽然这样的买家也不是没有,但是不是个规范化的营商环境。因此,一个比较完善的实地场所是必须的,而且在艺术设计、装修、藏品的稀缺和独特性等方面都有不低的要求。我们当时考虑的是一个高端的古今艺术馆,搭载会所,及不定期艺术展示、研讨交流会的方式先起来,然后才衔接拍卖。(2)在1成立的前提下(也可以同时进行),由有拍卖经验的市场经理对接拟洽谈的用户,积累到一定数量的用户,才有可能产生真实成交,否则最终就是一群民藏人的狂欢或者收上拍费的假拍。(3)实体拍成熟的前提下, 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度建立起来后,线上可以更频繁地组织拍卖,拍一些相对低价位的拍品,还要有合作的或者是自营的仓储物流保险体系。我跟我朋友交流过,她是一直做国际展会物流的物流方面的985硕士,对这一方面很有经验。大致上这个事对物流和保险的要求都比普通的商品要求高,物流的话我们探讨的是实时GPS监控制(也就是说你的物品一旦运输,你可以在手机上看到它目前到了哪里,精确到收费站) 专人押送制;而保险商量的是一种保险套保险的二重保险机制,来事实上降低鉴定和运输过程中的高风险,这当然涉及比较多保险方面的算法,传统的大保险公司一般是不乐意*,但是一些新锐的有进取精神的保险公司感兴趣,有合作基础。这些还仅仅只是相关领域的两个创新。另外仓储也很有讲究,你如果放在保税区,安全可能有保障,但是反复通关手续很麻烦,单独建艺术品仓储,全国能做多少?安保、物流和保险怎么衔接,都是问题。所以其实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需要的配套环节无比的多,而且藏家分散在全国各地,要做到完全的鉴定、上拍的便利性,需要开枝散叶。所以资金量大家是可以去匡算的。因为做不到这样的级别,事实上对买家的保障不到位,你就没法规模化地撬动这个市场,那就只是零星偶然交易。当然有一种非常小的概率,就是买家自己来寻宝,那他们自动放弃了过往熟悉的一切来民间找宝贝,是另一回事。目前没看到这种趋势,不是吗?
- 下面我们聊一聊跟鉴定和评估有关的部分,这个部分是我来主要负责的,所以我比较清楚。
(1)先说一下我们是如何处理文物鉴定的非标准化问题的。我之前的一些文章有提到过,就是说文物类的鉴定它很难依靠单一仪器或者数据或者某种方法给予一个百分百靠谱的答案。今天藏友跟我交流的就是这个问题,比如说你看纸张或者墨迹,没法得出准确的年代结论。其实热释光法和加速器质谱仪碳14有机测年法也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有机物杂质的剥离程度,树轮矫正法本身的一些问题等,还有你的藏品是否是有机物。另外,量子文物检测仪也有很多自身的困难,导致它无法给予一个百分百的结论。事实上追求单一仪器现阶段就是没法百分百。
所以我们当时在鉴定层面做了几个创新性的突破:A. 流程的标准化;B. 数据的标准化;C.人员责任制的标准化。换句话说,当我不能保证送到你手里的外卖的每一杯咖啡的味道的时候,我只能控制调配的人必须严格按照我给它的配方和操作流程来作业。
也就是说,标准化了的,不是鉴定结论,而是鉴定的整个体系和流程,这其中包括具体到什么样的藏品必须采用和参考采用的仪器,仪器的先后顺序,检测人员的是否可以或不可以针对某些事项交流,鉴定意见应该如何出具,等等,当然也包括对人员资质、数量、配置的先后顺序、素质和薪资等级等的要求。
这一套下来,做一个负责任的标准化的科学鉴定公司,需要的人员不少,而且有些岗位必须是独立的,不能两岗一人兼任,甚至还有一些岗位是需要两个人分别独立检测,而后再核验检测结果,再有专人负责复核。
那么这一套系统受到投资人的质疑是必然的,因为你要简单化的话,2个人干完上述所有事也是可以的。所以成本上去了,鉴定费用也必然会上去。但是我们做这套体系,不是为了卖家自己买到放心的东西的,其实买到放心的东西不难,我们稍有点经验的人目鉴都能买对老翡翠。我们做这套体系是为了行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彻底打消买家的顾虑。
这套体系跟现存的所有已知国内外拍卖公司的鉴定相比,当然也是领先的,所以才有机会让饱经沧桑的民间收藏界获得一个在世界上被刮目相看的地位。
我印象中,我列过完整的门类清单,比如说老翡翠和宝石的鉴定要经历具体哪几个环节,采购那些设备,每个环节配备多少个什么样的检测资质的人员,等等。实话说,我对负责任的文博系专家没有成见,在个别环节需要安排文博系专家给出意见的地方,我就会写上。所以这是一个规范化的流程,这个环节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配置什么样的人才。但是第一杜绝几个人联合起来基于利益操弄检测结论,第二杜绝文博系仅仅依靠传统眼学给一个不负责任的结论。
我们上述的过五关斩六将,并不是要把民间藏品给灭掉,藏友们也不必惴惴不安,我们追求的恰恰是最大程度上还原你手中藏品的真相。也就是说,这东西是一件元青花,我们希望它经历了一系列环节的检测之后,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它确实就是元代的、青花、瓷器。鉴定结论与物品最大程度上吻合,是验证整个鉴定体系成功与否的结果,而不是搞一套流程操弄话语权,笼络一伙人忽悠高端买家,再来自己谋点暴利。那些利益链条的伤害,在我们都是彻底杜绝的。我当初的希望是这个体系可以在2-3年的鉴定实践中成熟化,从而和我个人脱钩,步入一个自觉循环的过程。
为了让藏家们满意,我们还定了两个良心原则,第一就是藏家送检时填表,详细写清自己这件东西自认为是什么以及理由,在取得初检结论的时候可以有一个复议机会,把对检测数据或结论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驳斥,从而我们慎重考虑是否需要追加检测环节或者修改鉴定结论。第二个原则就是没有积累到足够的真实用户以实现成交,则不向藏家大规模铺开了做鉴定服务。
大致上翡翠宝石类的至少不低于4个环节(测密度硬度重量等基础数据是合为一个环节的),瓷器类的6个环节,字画类8个环节。当然给投资人的方案我不能写非常具体的小细节,不然知识产权就没了,而这个涉及到整个团队。事实上在进入实操的时候,我还会有一些非常细节的要求,具体到某些环节的先后次序不能随意调换,这个为什么会有要求?因为文物鉴定是非标的,不同环节对人员的检测能力要求不同,有一些有经验的检测专家见的东西多,他对一些异常的情况比较镇定,而一些新手只能做基础性的打下手的工作,那如果两个环节一旦颠倒,很可能会影响整个流程中的心理感知,从而在沟通中产生错误信息的交流,于是误导了鉴定结论。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细节,另一个小细节就是沟通的方式到底是口头沟通,还是书面,书面沟通那些细项,都有考虑。还有一些考虑的细节比如遇到一些“低数据”的藏品送检怎么办?比如说有些书画作品,第一没有落款,第二没有钤印,第三书画本身的风格十分不显著,第四老旧程度不太符合常规或者大数据,这种老大难问题要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要怎么鉴?怎么给一个此阶段相对靠谱的结论?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一直以来,翡翠和宝石的科鉴都还不算什么大问题,按着科学数据和事实说话就足矣,现阶段民间鉴定机构给的证据和数据已经足够多了,而不是还太少。但目前看来,国字头的一些单位,不但落后于我们民间鉴定机构和收藏家个人,审慎考量程度更是比我们团队也落后许多,因此在未来的古代艺术品标准化领域难堪重任。
当然我们这考虑的主要不是从科学研究的层面出发的,而是从鉴定流程的规范化出发的,所以我们没法测定陨石的成分,除非已经有既定的科研结论。任何科学上的先进成果,按道理都应有专人及时了解并被吸纳入鉴定流程和标准中去。
- 市场评估,这个部分当时也是由我来负责的,但不是由我来制定标准。我们当时考虑的是收购一家有艺术品评估擦边经验的市场评估公司,然后配备对应的民间收藏家资深群体以及渠道等,进行广泛调研,引入艺术品金融方面的专家,重新制定一套基于民藏现实的艺术品评估方案。
所以我之前的一部分文章中提到了市场评估中已经发现的一些关键性信息缺失环节以及如何有效地解决。最难的是鉴真品的总量数据的获得,第二难的是精品数量的取得,以及未来的增值潜力的预判等等。
我也提出了几套务实的、可采用的市场评估方法,比如现金流折现法要怎么处理,X乘数法怎么处理,等等。
4.最后再说一下大家最喜爱的拍卖环节。一言以蔽之,就是从过往地推式的营销,转变为彻底公开、公正、透明的机制,最大化行业规模,以及尽最大可能实现长尾效应。
另外提一下,元宇宙其实可以在线上拍中实现某种沉浸式的直播体验,以及非实地接触式的高清长期观摩藏品的效果。这个环节被放到了最后的最后,因为光是鉴定、评估、仓储、物流、保险,已经有很多跨世纪的工程等待我们去撸袖上阵。
所以,民间收藏界,并不是没有方案,也不是没有高端方案。
我找的团队都是业内的高级人才,虽然不能具体公布名单,但是如果拟做一个展示空间和不定期的交流会,则艺术品展示方面我找的是某上市公司几千平米艺术空间的经营总负责人,大抵都是这样级别的。但是我们这些专业人士花时间商讨出来的创新性、建设性的方案,却没有得到民间收藏界的资方的认可,甚至迄今为止公布出来,或许还是带有某种太过超前的性质,则是我个人需要去思考的问题,或许也是整个行业,以及中国的各行各业需要去思考的问题。接触过的投资人,大致的反馈有两种,第一种是花钱想去搞自己的博物馆,第二种是压根看不懂方案,不知道我们这些人到底要做什么,为什么要烧这么些钱来做这些事。
到了今天这个时点,我把这些过往经历公布出来,而且如果未来有需要,我还会把鉴定古代艺术品各个重大门类的流程、标准化的仪器、数据方面的要求、人员配置需要,等等,事无巨细都公开出来,以供整个行业作为参考。但是此事需要慎重,因为如果公布出来却没有民间资方跟进及按着对的方法流程去实践,把它彻底搞废掉了,反而成了新的行业乱象,那就不如不公开,等待合适的时机我亲自去操盘,直到顺利过渡完毕,可以形成一个标准化的模式,以供全国复制。一来顾虑团队各方的知识产权保护,二来担心一不小心又成了行业乱象,三是一直强调本号不涉及任何商业利益和广告,这三点是我长久以来一直没有具体提过这一套方案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