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背二歌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它是随着巴山人从事长途背运这种生产劳动方式而产生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巴山背二歌”生动地反映了背二哥的生活状况、劳动场景和内心世界,其表现形态主要是在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时演唱,往往是一人领唱众人合,或者众人齐唱。题材内容广泛,涉及天上、地下、人间、神界,男女爱情,时政褒贬……特别是歌唱爱情的内容极为丰富。
图源:@巴中文旅官微
“巴山背二歌”的歌词大都为二二三结构的七言格律诗,其它写作手法多用赋、比、兴。衬词除了常用虚词外,还有像巴山其他民歌的衬词一样用实词作衬词,这是“巴山背二歌”最大特色之一。
其唱腔高亢悠扬,歌声能翻山越岭、穿云钻雾,结束时都有长气短叹的一声甩腔“耶一嘿!”其歌词生动形象传神,表达的意境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妙不可言,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川东薅草锣鼓
图源:@文旅达州官微
《薅草锣鼓》又名《锣鼓草》《撵草歌》,是巴渠大地上薅草时节,以锣鼓伴奏的传统民歌演唱形式。地处川陕交界的万源,几千年来农民采用的是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由于山高水远,幅员辽阔,地处偏僻,农忙时节,农民们经常以换工互助的形式春种秋收。
图源:@文旅达州官微
特别是春夏之交的除草,换工互助,突击劳动显得更为必要,这种集体薅草,人员众多,配以锣鼓喧天的民歌演唱,可以加快劳动进程,鼓舞劳动热情,使人们在愉快热闹中进行体力劳动。
✨巴中十大碗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