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8舞动云间(张志刚作)
盆景造型
松树盆景可根据树桩的形态,采取修剪与蟠扎相结合的方法,制作直干式、曲干式、斜干式、临水式、悬崖式、丛林式、文人树、附石式、水旱式等造型的盆景,树冠造型有自然式、云片式,甚至垂枝式、风动式等,并注意对根部的造型,使其悬根露爪,沧桑古朴,此外还要注意不同种类松树之间的差异,像赤松虬曲多姿,黑松刚健,五针松针挺拔、叶短而密集等,可根据这些特点进行造型。无论哪种形式的松树盆景都要以大自然中的古松为依据,并参考画中的松树,使其既符合自然规律,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制作盆景时尽量利用树桩原有的枝、干进行造型,剪除多余的枝、干、根,对其走势进行调整,将向上生长的枝条调整为平展式或下跌式,并注意避免僵直的线条和凌乱的线条出现,使作品刚柔相济、层次分明。此外,还可用嫁接的技法,在缺枝的部位嫁接同一种类松树的枝条,以弥补原桩的不足 (图9)。
图9何处落尘埃(夏国余作)
需要指出的是,大自然中的松树很少有舍利干和神枝,只有少量的枯枝,枯枝也会不久脱落,形成较短的舍利桩结,桩结烂尽,形成“马眼”。因此像柏树那样,大体量的舍利干用在松树盆景上就有于自然规律了。但艺术是允许夸张的,可用少量的舍利干或神枝表现老松历经岁月沧桑、依然生机盎然的品性,但宜巧而精,小而少,不可过多过大。自然界的松树虽然会因生长环境的不同,长得千奇百怪,但总的趋势是挺拔向上,而不像柏树那样扭曲盘旋,即人们常说的“松宜直,柏宜扭”,因此在制作松树盆景时一定要突出其直而挺拔的风采,即便是悬崖式、曲干式等造型的盆景也不宜过于扭曲(图10)。
图10凌空飞渡(郑永泰作)
一般认为松树盆景最理想的造型时间是冬季的休眠期至春季的萌芽前,这时树液流动缓慢,枝条的伤口处基本无松脂溢出,对植株的生长影响不大。而实践证明,在气候温和的地区,松树盆景的造型一年四季都可进行;而在冬季寒冷的地区,如果没有完善的保温措施,就不要在冬季进行了。如果对枝干做大的造型,当年就不要翻盆动根,即“动上(枝干)不动下(根部)”。
养护管理
松树喜阳光充足和空气流通的环境,耐寒冷和干旱。平时可放在室外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处养护,花谚有“干松湿柏”之说,养护中宜保持盆土偏干,不干不浇,浇则浇透,避免积水和浇“上湿下干”的半截水。松树耐贫,不喜欢大肥,每年的春夏秋各施几次肥即能满足生长需要,春季施肥宜淡,如果肥液过浓,反而会造成枝叶生长过旺,影响造型。秋季是松芽生长和枝干增粗的季节,可施几次腐熟的稀薄饼肥液,使其生长健壮。也可将颗粒肥料放在玉肥盒中,使之缓慢释放,供植株吸收(图11)。
图11苍松竞秀(齐胜利作)
黑松、赤松、马尾松等种类的松树针叶较长,为了使其变短,除在春季新叶生长时控制水肥外,还可月“短叶法”,其内容包括切嫩枝、疏芽、摘老叶等,具体操作如下:在7~8月将当年生长的新枝全部剪去,由于植物有自我恢复伤残、寻找平衡的能力,第二轮新芽在8~9月又会在枝头生长,可在9~10月将多余的芽疏掉,仅留枝条两侧或水平方向的两个芽。以后随着气候的逐渐变冷,抑制了新芽、新叶的生长,11~12月剪除剩余的老叶,于是植株就剩下第二轮生长的短针叶了;也可在4月中旬以中等长度的新芽为基准,将过长的新芽超出部分掐掉,使之长短相差不大。6~7月植株再次长出新芽后,先将切芽从枝梢切除,一周后再切强芽,以催生较为整齐的第二轮芽。7~8月切除弱芽和延伸不良的芽,每个切口保留2个旺盛的芽。
冬季移至冷室内或室外避风向阳处越冬,保持土壤不结冰即可,温度过高,反而对第二年的生长不利,也可连盆埋在室外避风向阳处越冬(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