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巴山夜雨》中的插曲《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曾给当时无数看过电影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歌词中说: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和悲伤。爸爸妈妈给我一把小伞,让我在宽阔的天地间飘荡,飘荡,小伞儿带着我飞翔,飞翔……
植物,一生都只固定生长在一个地点,主要是靠传播它们的繁殖体——种子和果实来扩大其分布区域。因为种子和果实传播得愈远,该种植物的后代就愈有可能占据更大的“领土”,这一属种也就能在地球上更好地繁衍。各种植物经过长期的生存适应,都练就了一身传播种子和果实的好本领;除此之外,它们也都各自找上了一位或几位配合默契的好帮手,共同来完成传播活动。
风先生帮了大忙
自然界总是要刮风的,有些植物因此培养出了借助风力传播种子的本领。
能飞的小毛头
为了利用风力,有些植物种子上会生出絮毛,毛长长的,加上种子细小,风一起就被吹走了。最突出的例子是杨柳科的杨树和柳树。春天开花不久,杨树和柳树的果实就成熟了,果壳开裂后,可以看到里面的种子非常多,每颗种子均藏在白色的长毛中。带着长毛的种子轻飘飘地在空中飞舞,有如下雪。这些小小的种子可以随风飞到很远的地方去安家。
除了杨树和柳树外,紫葳科的楸树和梓树种子两端都有一丛毛,因此可以借助风力顺利飞走。夹竹桃科植物,包括夹竹桃这种著名花木在内,它们的种子顶端也都有长达3~4厘米的毛,能被气流或风吹走。该科的鹿角藤种子顶端竟有长达7厘米的种毛,算得上是种毛最长的植物种子。
萝蘑科植物有约180属2200种,分布在全球,几乎全都在种子顶部有丛毛,堪称“种毛科”。
上面列举的都是木本植物的种子依靠风力传播的例子。那草本植物呢?其实,草本植物中也有很多靠果实长毛借助风力传播的,如菊科植物有2万多种,大多数种的果实在成熟后于顶端生出一丛毛(名叫冠毛),植物学上认为该丛毛是由花萼变态而成,是适应于传播果实(种子)的结果。其中最突出的例子非前文提到的蒲公英莫属。
蒲公英属有100多种,它们的果实成熟时,果顶延长形成一喙,喙端生一丛白毛。蒲公英的花序为头状花序,成熟时在总花托上有很多果实。每个果实都有喙有冠毛。当风吹来时,这些小果实借冠毛浮力,被吹到空中,飘到远处去安家落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