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凉粉是辽宁大连地区传统特色美食之一,也是当地特产。原料取之于生长在海底礁石上的一种叫海毛菜的水草,经过清洗晒干、锅灶熬制、筛屉过滤、冷晾定型等多道工序,切成条形,百姓称之为“海凉粉”。拌海凉粉是大连地区夏季百姓餐桌上一道清新凉爽的开胃菜品,受到百姓追宠。然而在大连市面上销售的部分海凉粉,并不是经过原材料加工生产,而是由黑加工点用色素、添加剂等勾兑炮制,整个生产过程中完全没有海产品的踪影,可以说百分之百不含海毛菜!
近日,二三里资讯接到知情人士举报,在大连市甘井子区泡崖子商贸城里的一间民房里,隐藏着一个勾兑海凉粉黑加工点,现场的卫生环境不堪入目,食品安全隐患比比皆是。
肮脏拥挤的小房里堆放着用来装海凉粉的盒子,旁边的一口大锅正烧着热水,现场环境混乱不堪,蚊蝇飞舞。在锅台旁边摆放着焦糖色素、果绿色素、复配增稠剂等添加剂,这里生产的海凉粉就是用这些原料勾兑出来的。传统的海凉粉要经过多个繁琐的工序生产,而这样的勾兑海凉粉的加工过程非常简单:将水烧开,倒入各种添加剂、色素,再将熬好的液体倒入未经消毒处理的盒子,待到晾凉之后,一盒百分之百不含海毛菜的勾兑海凉粉就生产出来了。
(现场堆放的海凉粉,没有任何封闭保护措施)
(未经消毒处理的水桶,储存用来制作海凉粉的水)
(用来调色的色素,和增加粘稠度的复配增稠剂)
(这样的复配增稠剂,过量使用会造成极大危害)
(复配增稠剂的使用范围明确标注使用于肉制品,却被大量添加于海凉粉中)
据了解,真正用海毛菜熬制的海凉粉价格偏贵,而这种勾兑出来的海凉粉价格低廉,所以经常会有不法商户在黑加工点购买这样的海凉粉,然后再卖给消费者。经调查发现,这家黑加工点生产的勾兑海凉粉都销往了大连泡崖子大市场,每天要卖出100多盒。经过观察发现,用胶质添加剂勾兑的海凉粉质地很硬,颜色也与真正的海凉粉有很大差别。
这种黑加工点的卫生环境非常恶劣,所有的生产工具和储存工具都没有进行过消毒处理,卫生环境达不到要求,这种情况下食品微生物、致病菌滋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其中的焦糖色、果绿色素作为着色剂,国家明文规定不允许用于凉皮、凉粉的生产加工,这是因为国家对着色剂的食用量有严格要求,凉粉、凉皮等大量食用的产品很容易导致个人食用量过多,从而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在整个勾兑海凉粉生产过程中,没有任何海产品成分,而其中添加的复配增稠剂有明文规定,只可少量用于肉制品加工中,在勾兑海凉粉中过量添加会给食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二三里资讯呼吁广大消费者,在市场购买海凉粉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购买到这样的勾兑海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