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棺为什么用斧头,丧事三献礼喊礼祭文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11-15 13:12:58

潮汕普宁,30年代前丧葬礼俗繁琐,30年代后,特别是1943年潮汕饥荒年后,丧葬礼俗稍趋简化。但解放前,贫富葬俗差异很大,富者葬礼有停柩七日连宵“做公德”的(客俗称“放火灯”);贫者则从简从俭,甚至有买不起棺材用草席卷埋的。此外,乡俗以年龄未上50岁而死者为早逝,葬俗也从简。

旧时,老人亡故,一般葬俗程序:

初终

老人将亡,先移入厅堂,人断气后,卧放冥椅。子孙以清香一束放入小钵内贮水,用新面巾为死者洗脸。客俗则用钵到溪边舀回长流水为死者洗脸抹体,谓之“买水抹尸”。

更寿衣

男着双数长衣,女为单数衣裙,具黑鞋白袜,手执毛巾、扇子。客俗左手执桃叉一串,谓之“打狗棒”。尸体盖上天地被(即盖棺被),红布面在上,白布面在下。棺被遮面,俗谓死人似虎,不让惊吓着活人。死者脚尾摆一豆油灯,谓之“脚尾灯”。客俗豆油灯则置于灵前地上,谓之“点头灯”。灯旁置饭一碗,称“冥饭”。亲属此时要套上麻衣,背穿,父亡露左臂,母亡露右臂。客俗人亡故,亲属要拿出铜锣打三下,女眷放声哭,称开孝。

发讣告

人亡故次日。家属用毛笔在白纸或草纸上书写唁讣。告知亲友,称发报单。送报单者送达不得入屋,要唤受报人出屋,看报单内容后在门口焚化。今已简化为派人捎口信报知亲友,亲友闻讣讯,送款若干助丧事,俗谓之送纸礼。办丧事者要备小红绳送与帮办丧事者,俗谓之“扎彩”。

入殓

入殓前棺木先行垫上草纸、白草木灰或茶叶,然后择时用麻皮移尸入棺,称小殓。盖棺前家属亲眷瞻仰已故者遗容,孝子喂饭,俗谓“饲生”。然后封棺,用斧头钉上六颗钉。男亡棺木油红漆,由族中上辈封棺;女亡棺木油黑色,由外家上辈封棺,此谓大殓。

出殡死者有陈柩居丧3天或7天,也有即日出殡者。出殡时,敲铜锣、放鞭炮、撒纸钱者居先;次为挽轴、幢幡之列;接着为灵柩和家属亲眷执仗扶柩队列。抬棺由八个青壮分两班轮流扛抬,俗谓之“八仙抬柩”。后为哀乐队和亲友送丧者。亲友、外家、女眷送殡至村外即行折回。

客俗60岁以上者亡,棺材用长条布兜扛,有8人扛或多至16人扛的。单身者亡则只用单条布痘缚在棺材上抬。

安葬

棺材抬至墓穴,道士念经后棺材入穴,子孙抓土丢入穴内,然后帮工者复土堵穴,建坟面。子孙绕道而回。客俗亡人安葬后次日,子孙备三牲前往坟前祭拜,种上豆种,把坟头上留下没盖上的一块草皮盖好,谓之伏坟。

戴孝

亡人安葬后在家设灵堂,每逢七日祭奠一次,称作“头七”,至七七(49天)或百日始毕,谓之脱孝。

旧时丧葬礼俗繁杂,且封建迷信色彩浓厚。解放后,丧葬陋俗逐步改革、简化。今悼念亡故者改为开追悼会、奏哀乐、向遗像默哀、致悼词、送花圈、挽联等,参加悼念者臂戴黑纱、胸佩白花。70年代后期县建起火葬场,城镇丧家多改土葬为火葬,农村丧家仍多从土葬。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