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分析:
绑扎疏忽,未将弯钩方向朝下。
防治措施:
绑扎时使负筋弯钩朝向下;负筋进行满绑。
治理办法:
将弯钩方向不对的钢筋拆掉,调准方向再绑。切忌不拆掉钢筋而硬将其拧转(因为这样做,不但会拧松绑扣,还可能导致整个骨架变形)。
8、箍筋宽度尺寸不准
原因分析:
(1)在骨架绑扎前未按应有的规定宽度定位,或定位不准;
(2)已考虑到将箍筋宽度定位问题,但在操作时不注意,使两个箍筋往里或往外串动。
预防措施 :
(1)绑扎骨架时,先扎牢(或用电弧焊焊接)几对箍筋,使四肢箍筋宽度保持符合规定的尺寸,再穿纵向钢筋并绑扎其它箍筋;
(2)按梁的截面宽度确定一种双肢箍筋(即截面宽度减去两侧保护层厚度),绑扎时沿骨架长度放几个这种双肢箍筋定位;
(3)在骨架绑扎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四肢箍筋宽度的准确度,发生偏差及时纠正。
治理方法:
取出已入模的钢筋骨架,松掉每对箍筋交错部位内的纵向钢筋的绑扣,校准四肢箍筋的宽度后重新绑扎。
9、钢筋偏位
原因分析:
(1)放线错误,施工员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复核设计图纸造成。
(2)模板固定不牢,在施工过程中时有碰撞柱模的情况,致使柱子总筋与模板相对位置发生错动;
(3)因箍筋制作误差比较大,内包尺寸不符合要求,造成柱纵筋偏位,甚至整个柱子钢筋骨架发生扭曲现象;
(4)不重视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如垫块强度低被挤碎,垫块设置不均匀,数量少,垫块厚度不一致及与纵筋绑扎不牢等问题影响纵筋偏位。
(5)施工人员随意摇动、踩踏、攀登已绑扎成型的钢筋骨架,使绑扎点松弛,纵筋偏位;
(6)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极易触动箍筋与纵筋,使钢筋受振错位;
(7)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筋往往被梁筋挤歪而偏位;
(8)施工中,有时将基础柱插筋连同底层柱筋一并绑扎安装,结果因钢筋过长,上部又缺少箍筋约束,整个骨架刚度差而晃动,造成偏位。
预防措施:
(1)在进行柱子定位放线时,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精确放线,严格复测,从而保证定位轴线的准确性。
(2)设计时,应合理协调梁、柱、墙间相互尺寸关系。如柱墙比梁边宽50至100mm,即以大包小,避免上下等宽情况的发生;
(3)按设计图要求将柱墙断面尺寸线标在各层楼面上,然后把柱墙墙从下层伸上来的纵筋用两个箍筋或定位水平筋分别在本层楼面标高及以上500mm处用柱箍点焊固定;
(4)基础部分插筋应为短筋插接,逐层接筋,并应用使其插筋骨架不变形的定位箍筋点焊固定;
(5)按设计要求正确制作箍筋,与柱子纵筋绑扎必须牢固,绑点不得遗漏;
(6)柱墙钢筋骨架侧面与模板间必须用埋于混凝土垫块中铁丝与纵筋绑扎牢固,所有垫块厚度应一致,并为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7)在梁柱交接处应用两个箍筋与柱纵向钢筋点焊固定,同时绑扎上部钢筋。在靠紧搭接不可能时,仍应使上柱钢筋保持设计位置,并采取垫筋焊接联系。
治理方法:
若采用在楼面上对错位筋按1:6坡度较为平缓地折曲复位,并对折曲段上下一定范围内用箍筋加强约束,采用这种方法仍应慎重。若采用对错位较大的钢筋加同规格的复位筋与错位筋实现可靠连接则较为稳妥,错位严重的应与有关人员共同研究加固补强方案。
10、钢筋骨架歪斜变形
(1)梁呈拱形状
(2)钢筋网片呈波浪状
原因分析:
钢筋骨架外形不准,这和各号钢筋加工外形是否准确有关,如成型工序能确保各部尺寸合格,就应从安装质量上找原因。安装质量影响因素有两点: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施工过程中梁底标高有误。
防治措施:
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治理方法:
将导致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个别钢筋松绑,重新安装绑扎。
11、钢筋绑扎不到位引起的钢筋砼保护层问题
(1)、楼板负筋砼保护层厚度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