暄字起名测试打分,暄字的起名寓意和含义是什么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12-02 06:19:39

林景辉 行草

李白《游泰山六首·其一》条幅(局部)

林景辉彩色大幅草书(图3)在3幅作品中充其量只能算凑数的作品,它与另外两幅比起来有太多地方显出稚嫩和慌乱。像第3行“地”字,体势已经歪倒了,主要是那个短竖写得不伦不类。即便如此,对于一个行草老手,完全可以通过最后一笔的弯弧拉长调整失衡,但遗憾的是,他的弯弧相反羞涩地缩在那,短短的,连起码的线构都没表达出来,更别说创意性的夸张。我们淋漓痛快的审美心理活动戛然而止。他到底想干什么呢?他完全可以加大诸多艺术元素两端的对比,视觉形象的两极分化再加大。平和是一种审美心理和审美形式,但不太适用于王铎。王铎书法生涯中也有相对平稳一路,尤其在苦临《集王圣教序》的前后,所谓“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但那并非王铎的标志性成果,我们不谈王铎对墨法的开创性贡献,其笔法最引人注目处是拓展了经典二王系统的帖派雅致范式,增加更强大的骨力。以我不成熟的猜想,林景辉想通过风格的变化展现书写技术的多样性,显然对王铎此类书写样式作者还没有悟透,还在临摹着,试着往前走。像第1行的“万壑”“涧”“谷”等字都可以在王铎原帖中找到标准的对应,只能看作“入帖”,并未自如地“出帖”。因此,在组合成篇时其大开大合的艺术意识未占统领地位,有作品创作让位于完成作业的感觉。对于一个有多年行草功底又率性满怀的人来说,80分是基础,2分是不搞拼接,连续书写彰显功力;1分是风格统一,可见综合修养;1分是色彩匹配透出古气,1分是体量充足紧随时代。所以这幅行草作品只能达到85分。

暄字起名测试打分,暄字的起名寓意和含义是什么(13)

林景辉 行草

李白《游泰山六首·其一》条幅(局部)

相比临摹阶段的行草书,林景辉的手卷作品(图2)是精彩的。古人经典许多以手卷形式传承。其特定的展玩形式使得手卷偏于书卷气息,这是不争的事实。当然并非全类,像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帖》可不是简单的书卷气所能涵盖。林景辉手卷把力度、强度与文气有机融合于一体。前二者是王铎行草笔法特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学王铎者多在笔法一途着力,少见顾及其他。长期以来,我们很少说王铎作品弥漫浓郁的文化气息,这些话多用于苏东坡甚至赵孟頫。目前学王铎者已有相当的数量,在笔法、墨法外另有拓展的尝试,加入书卷意味显然是高品质的选择。然而文气显然绝非单靠技艺即可解决。林景辉此幅作品的文气是通过穿插期间的弱笔、虚笔、淡笔、枯笔等来实现的。一味地强硬未必就是最佳选择,适当地“示弱”相反会耐人寻味。相比于大行草的拘谨,这幅手卷真可谓云卷云舒了。只是有个小小的遗憾,就是落款的“登黄山二首”5个行楷小字一看就是为了把纸张充满。实无必要,还是应按照常理,跟最后名款连在一起书写。中间的20厘米空白若以数枚创意精绝的篆刻闲章补空,既有书写艺术又有篆刻欣赏,但是他没有这样做,所以只能拿到88分。

暄字起名测试打分,暄字的起名寓意和含义是什么(14)

林景辉 草草书自作诗

《登黄山二首》卷(局部)

最令人惊奇的莫过于他的草书中堂(图1)。我以为这应该是近20年来以王铎风格为立根之本展现大草魅力、才情、性情、技术含量等多维审美较为成功的一幅作品。其中三处异常明显的连接线几乎滑入忌讳布白的行列,但这个度还是被作者率性的笔触拿捏在精准的关键点,而这率性恰恰也是作者草书创作的神理,惯常始终。成功的草书家创作形式、创作手法多样,有的在技、有的在意、有的在情、有的在理,这是不拘一格的,因人而异。林景辉的草书作品有一种天下英雄谁敌手的气象。此作看点极多,首推线条的质感,在草书线条丰富的艺术形象属性中,像长度、宽度、斜度、角度、厚度、速度、湿度、光度(笔者曾有专门分析有关线条“十二度”的问题)等,明理人皆知线条的高质量质感的获得最费时日。当下草书家还是更多钟情于光洁、华美,富于苍茫、古厚一路的线质形象是有的,但远远不够。是提炼不来,还是避开,草书家最有发言权。在林景辉疾速挥动的草书中,我们见到了整篇主体多为圆厚的质实线,即便枯笔,其墨色的质地还是饱满的。林景辉优质线条之外的其他看点因本文篇幅原因只能就此打住,以后再说。此作已达优秀行列,基础分90分。因为收尾收得稳,不慌不忙,交代清晰,人还很谦虚的模样,所以加1分。他的自然率性是珍贵的天性,这种真诚的书写者不多,加4分,共95分。

综合各项打分,在我这一关,本届兰亭奖一等奖我首推林景辉,只是可惜,我既不是药神,也不是评委,只是自说自话而已,让看官见笑。

,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