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牛肝菌?
牛肝菌是一类蘑菇体肉质、蘑菇“帽”下呈孔状的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其中美味可食的物种不在少数,不单中国人爱吃,全世界人民都好这口。
“牛肝菌”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朝的《滇南本草》中,因其貌如牛肝肥厚,色呈深褐色而得名。老百姓按其外观颜色不同将其分为黑牛肝、黄牛肝、白牛肝等,但不是冠于“牛肝菌”的就能大口吲哚,“牛肝菌”家族里同样暗藏“*手”。如果不谨慎对待,下一个栽倒的可能就是你。
牛肝菌几乎都是野生的,世界多数地区均有分布。我国从南到北都有生长,以南方居多,多在雨后冒出,不论山丘、荒野、林中、草地都能生长。近几年,我国已有人工栽培的牛肝菌问世了。
牛肝菌长啥样?
牛肝菌是典型的“伞菌”,由菌盖和菌柄组成,色泽丰富多彩,有些物种手触及就出现青色,又称“见手青”。有的物种受伤就魔术般变色,很神奇吧!
牛肝菌菌盖表面光滑,或有鳞片、纤毛、绒毛、疣状、绒状残片,或呈高低不平的肉状格纹;菌盖腹面多呈孔状或细管状,极少有菌褶状(如褶孔牛肝菌属的物种),菌肉厚实而富有弹性。
菌柄多为实心,少空心,多生于菌盖中央,极少有侧生或偏斜生;菌柄表面光滑或有纹饰,基部多膨大,少数呈杯托状。
我国有多少种牛肝菌?
截止到2019年,我国已知的牛肝菌约有400~500种。其中可食的至少有100多种,有毒的40余种,可食和有毒的物种占已知物种的40%左右。这个比例不要觉得还不过半,其实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这些都是我们“聪明而贪吃”的人类一个一个尝出来的,都是有“血淋淋的”案例哦。至于另外60%的物种,就留给那些“小白鼠”的吃货去体验吧。此外,一些可食的牛肝菌生食或烹调不当也会中毒的。
常见绝对可靠的可食牛肝菌:
如茶褐新牛肝菌(Neoboletus brunneissimus,俗称黑牛肝、黑荞巴)、皱盖牛肝菌(Rugiboletus extremiorientalis,俗称黄赖头)、白牛肝菌(Boletus bainiugan,俗称大脚菇或粗腿菇)、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