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关子陌
来源:有书(ID:youshucc)
越是优秀的人,越懂得藏起锋芒。
《论语·八佾》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后一句大意是说:往事不可追,发生过的事,不论好坏,都不必再提起、介怀。
人要活在当下,放眼未来,从容豁达地向前看,方可不被世事叨扰。
古人向来提倡喜怒不形于色,不论是难过还是开心,都能够做到忧而不惧、悦而不喜。
他们心绪稳定,不会因外界的一点刺激而或喜或悲、忽明忽暗,更不会在籍籍无名时怨声载道、人生顺遂时得意忘形,反而能在面对人生起落时闲庭信步、方圆有度。
这种苦而不言、喜而不语的姿态,恰恰昭示着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苦而不言,是坚韧
苦难,可以说是范仲淹前半生的主旋律。
一岁丧父,母亲改嫁,为生活所迫,他跟随母亲早早地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落魄中,更是时常遭遇各种白眼和冷板凳,继父的孩子讥讽他,身边的孩子嘲笑他。
尝尽人情冷暖,年少的他,只得寄情书海,日日挑灯夜读,直到东方破晓,僧人都起床了,他才和衣而眠,困倦到了极致,就用凉水浇脸,驱除倦意。
那时候的他,生活极其艰苦。
为了填饱肚子,每天都只煮一锅浓稠的粥,待凉了以后分成两份,早晚各吃一份,拌上一点儿韭菜末,再加点盐,就算是“美餐一顿”了。
对常人来说难以忍受的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只是咬着牙挺过去,丝毫不与外人说。
连他的继父,都折服于他的坚韧能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