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给你们献花了,日本人能承认南京大屠*是日本人*的,我就满足了,到现在还不能。”2024年,已经95岁的南京大屠*幸存者夏淑琴在家人的搀扶下,向逝去的亲人和死难同胞献花。据统计,2024年已有6位幸存者离世,他们是:程福保、陈桂香、刘素珍、高如琴、石秀英、周智林。截至目前,由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南京大屠*幸存者仅剩32位。
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8月15日,十四年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潘家峪惨案、南昌大屠*、平顶山大屠*、老黑沟大屠*、凌县大屠*、宁武县城大屠*、粟柴坝大屠*等一系列滔天罪行。对于中国人而言,南京大屠*凝结着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有关苦难的共同记忆,是对捍卫和平的强烈渴望。
为什么要设立“南京大屠*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因为在这场惨绝人寰的血腥屠*中,有30万同胞失去生命;因为仍然有夏淑琴这样的幸存者们忍受着巨大的伤痛;因为仍有无数人在期盼着正义与公道;因为有些记忆需要世代被传承下去。南京大屠*,是南京城里30万余同胞绝望的喊声,是我们许多祖辈的亲身经历、切肤之痛,也是积淀在我们民族血脉中的惨痛记忆。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国家公祭日来缅怀那些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以及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卓越贡献的英雄先烈;需要这样一个“以国之名”的公祭来铭记历史,捍卫和平。
世界各国都有哪些“公祭日”
在当代政治文化中,“记忆”与“认同”成为公民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在2005年11月1日第60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1月27日定为缅怀大屠*遇难者的国际纪念日,除此之外,各国也会就本国战争或其他历史事件中的死难者设立国家哀悼日、纪念日或公祭日,通过官方祭奠深化本民族付出的代价和做出的贡献,以此敦促民众不忘历史、尊重生命。这种做法已经成为国际上的惯例。
在俄罗斯,每年5月9日是“卫国战争胜利日”。关于卫国战争的历史记忆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也被认为是俄罗斯军队的实力与荣耀、士兵的英勇气概的重要来源以及国家强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一天,俄罗斯总统会向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陵墓献鲜花,并在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新加坡于1967年2月15日建成了“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此后每年,新加坡政府、警察部队、宗教团体、中华总商会、死难者家属代表等都要在纪念碑旁举行悼念和祭祀活动。同时,政府还将每年的2月15日设立为“全面防卫日”,以纪念日占期间死难的同胞,并提醒新加坡年轻一代牢记日本统治时期的悲惨日子,让他们了解自由与和平的可贵及全面防卫的重要性。
波兰、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将1月27日设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二战屠*中的死难者。
2024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24年南京大屠*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我们举行国家公祭,就是要宣示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展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承先烈遗志,书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篇章的坚强决心。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博古知今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