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除了这三点原因之外,有研究表明孩子自身的遗传等内部因素也会对孩子的不合群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这个影响比较小。
02家有内向不合群的宝宝,父母该怎么办?许多研究表明,孩子的社会退缩行为,不仅不利于未来社会互动的发展,还会被同龄人孤立,如果家长不及时进行干预,此行为就会持续到成年,到了青春期,孩子就会变得缺乏自信、性格孤僻,还容易出现学业、就业困难等。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变得“合群”呢?
判断孩子是否真的“不合群”?
在判断孩子是否存在社会退缩行为时,要充分考虑年龄和个体差异,因为同样的表现,在不同的年龄有可能是正常行为。
3岁前的孩子处于自我中心思维发展阶段,他们本身在游戏中就喜欢独自玩耍,3岁以后的孩子如果仅仅是偶尔一次两次的不合群,也不能证明其存在社会退缩行为,所以,当孩子表现出独自游戏等不合群的行为时,父母首先要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区别对待。
解决对策一:创设促进孩子社会交往的环境
如果确定自家孩子真的存在“不合群”的情况,那么家长可以通过安排一些特别的环境来促进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切忌突然把孩子放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逼迫孩子合群。
例如:对于已经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可以找老师聊聊,尽量让孩子挨着外向的孩子坐;在平时的集体游戏中,多让孩子与外向型的孩子组队;让孩子多参与幼儿园举行的各种集体活动等。
在家庭中,父母也要有意识地创设增加孩子社交行为的机会,例如:多带孩子去人多的商场、游乐场、社区逛逛;带孩子多见见亲朋好友;带孩子多参加一些亲子活动等。
通过孩子在生活中的点滴表现,多找机会表扬、赞赏、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语言交际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等等,让孩子为融入集体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
解决对策二:改变教育观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曾说: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首先要先反省一下自己的问题。
作为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行为问题和自己错误的养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养育孩子的基础是尊重孩子,将孩子当成一个有想法、独立自主的个体,在不涉及安全、法律、道德的基础上,尽量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切勿大包大揽,必要时再给予孩子引导和帮助。
在家庭中营造出和谐、公平民主的氛围,凡是涉及到孩子的事情,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孩子还小,应该无条件地服从父母,在做决定之前,多征询下孩子的意见,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