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苏澄宇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首先,请大家回答两个问题:鸟的鼻子在哪儿?有什么用处吗?
被小瞧的“鸟鼻子”
几乎没人会觉得鸟鼻子厉害,甚至觉得它没啥用。
大家之所以会忽视鸟的嗅觉,可能是因为鸟没有像人那样“真正的鼻子”——一个脸部凸起的器官。鸟的鼻子就是它喙上的两个孔,看起来就像嘴巴的附属物。
鸟的鼻子 (图片来源:birdsonline)
另外,鸟有着卓越的视觉能力,鹰能从高空中寻找到猎物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视力超群的它们,不需要太敏锐的嗅觉。
其实鸟的大脑中也有嗅球(下图蓝色部分)。大脑不同的分区作用不同,比如视觉皮层负责处理视觉信息,听觉皮层负责处理听觉信息,而嗅球就是专门负责处理嗅觉信息。此外,鸟的嗅球体积相对大脑来说并不算小,这从侧面说明鸟的嗅觉可能也是很不错的。
不同鸟类的嗅球大小 (图片来源:frontiersin)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推论而已,鸟的嗅觉好不好还得用研究来说明。
白鹳:割草味儿是我们的干饭信号
马丁·威克斯基(Martin Wikelski)是马克斯·普朗克动物行为研究所所长,他花了多年时间去观察康斯坦斯湖周围的白鹳。在此期间,他经常观察到这么一个场景:当地农民割草的时候,拖拉机旁边经常会突然冒出几只白鹳。
在拖拉机旁边的白鹳 (图片来源:文献4)
白鹳当然不是无缘无故出现在那里,而是为了找吃的。高高的草被拖拉机割掉的时候,一些小动物,比如蜗牛、青蛙和老鼠就失去了藏身之地,暴露在白鹳的视野范围内,它们很容易成为白鹳的囊中之物。
看到如此场景,学过化学的威克斯基有了一个想法:是不是割草时候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被白鹳的嗅觉捕捉,所以吸引了白鹳过来?
割草的时候,植物受伤的地方会释出一种绿叶挥发物(GLVs),GLVs含多种气味独特的醛类及醇类,混在一起后,就成了我们熟悉的“割草味”。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威克斯基的团队租了一架小型飞机,春季和初夏的晴天,驾驶飞机跟随白鹳飞行,观察伯林根村庄的鹮群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