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里的“高风”,明面上是指“秋风”。但实际上,是在形容诗人的高尚情操。暗喻正是由于自己高尚的情操,使得自己就像黄叶一样身不由己,漂泊在外,不能归乡。
这首诗,整体写得非常悲壮,非常宏大。先是写长江,“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将这两句的句头连接起来,就是“万里长江”,诗人看到的是万里长江,而万里长江都停滞了,都想着归去。这个宏大的叙事,就跟后两句的“高风”、“山山”联系起来了,“高风”也是宏大叙事,如果是“秋风”,就没有那么宏大叙事了。
宋代词人向子諲在《长相思·绍兴戊辰闰中秋》中写道:
年重月,月重光。
万瓦千林白似霜。
扁舟入醉乡。
山苍苍。水茫茫。
严濑当时不是狂。
高风引兴长。
严濑当时不是狂。高风引兴长
“严濑当时不是狂”,“严濑”,指的是东汉的隐士严子陵,他隐居在富春江上游,那里被称为“七里濑”,也称为“严濑”。
当年,严光严子陵隐居在富春江,不是因为他猖狂,而是因为他的高风亮节;同时,也是因为他喜欢上了这里的风光和高风。
没办法啊!“高风引兴长”,这里的高风,能引起人们长长久久的兴致,让人流连忘返。所以,如果用“秋风”,在这里也是不合适的,秋风就没那么高尚了,不能和严子陵产生联系。
5. 西风“秋风”又称为“西风”,这是因为在我们中国的疆土上,春天刮东风,夏天刮南风,秋天刮西风,冬天刮北风。所以,“秋风”被称为“西风”,也就理所当然了。在传统文化中,“西风”特别又一种画面感,又有一种漫画的感觉。在宋词中,被广泛使用。大词人晏殊特别喜欢使用“西风”,他在《采桑子·其六》中写道: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梧桐”、“西风”、“好梦”、“高楼”、“雁”,是不是非常有画面感?有这些词语,就很容易做出一幅漫画来。
古人对时间的概念,并没有现代人那么精细,时间的流转,季节的更替,人们往往是根据风向的变化来判断,或者景色的变化来判断。所以,古人一感受到风,往往先判断其风向,再来确定季节。这样,人们就以“西风”来代指“秋风”。一句,“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就是在暗示秋天来了,这是婉约词的典型用法,如果直接说“秋风”,那就不是婉约用法了。
同理可以分析大晏的另一首名词《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同样非常有漫画的感觉,非常适合用漫画来表达。
郎啊!又是一年秋天来临,你却还是没有回来。让我望断了天涯之远,也看不见你的踪影。人生又能有几个“春秋”呢?
这是一种典型的婉约词的写法,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也是这么写的,她在《醉花阴》中写道: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喷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